|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28页 |
| ·生物柴油概述 | 第10-11页 |
| ·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现状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 第12-16页 |
| ·均相催化剂催化工艺 | 第12-14页 |
| ·非均相催化剂催化工艺 | 第14页 |
| ·生物催化工艺 | 第14-15页 |
| ·离子液体催化及超临界技术 | 第15-16页 |
| ·催化热裂解及加氢技术 | 第16页 |
| ·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固体酸催化剂 | 第18-19页 |
| ·固体碱催化剂 | 第19-21页 |
| ·固定化酶类催化剂 | 第21页 |
| ·非均相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表而活性剂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镧系化合物在生物柴汕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 第22页 |
| ·生物柴油酯交换效率评价方法 | 第22-24页 |
| ·气相色谱法检测生物柴油 | 第23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甘油 | 第23-24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甘油 | 第24页 |
| ·无患子生物柴油改性 | 第24-26页 |
|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6-28页 |
| 2. 生物柴油转化率评价方法 | 第28-36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甘油的检测 | 第28-29页 |
| ·液相色谱分析法 | 第29-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甘油 | 第31-33页 |
| ·液相色谱法检测甘油 | 第33-34页 |
| ·二种方法对比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3. 改性钙镁锌固体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 第36-54页 |
| ·硝酸镧改性催化剂 | 第36-46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皂荚皂素改性催化剂 | 第46-54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4. 改性催化剂催化工艺优化 | 第54-66页 |
| ·硝酸镧改性催化剂 | 第54-58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 ·小结 | 第58页 |
| ·皂荚皂素改性催化剂 | 第58-62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 ·小结 | 第62页 |
| ·改性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研究 | 第62-66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2-6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5. 无患子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及抗氧化稳定性能改进 | 第66-72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6-67页 |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 ·无患子生物柴油制备与性能评价 | 第67页 |
| ·无患子生物柴汕低温流动性能改进 | 第67-68页 |
| ·无患子生物柴油抗氧化性能改进 | 第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 ·无患子生物柴油性能评价 | 第68页 |
| ·降凝剂对无患子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 ·抗氧化剂对无患子生物柴油抗氧化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建议 | 第73-74页 |
| 附录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个人简介 | 第82-84页 |
| 导师简介 | 第84-86页 |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