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0页 |
| 第1章 《霞川花隐词》的创作生态 | 第10-26页 |
| ·作者的生平 | 第10-18页 |
| ·早慧勤奋科考不利(1830-1858) | 第10-14页 |
| ·捐官入仕沉浮京师(1859-1894) | 第14-18页 |
| ·作者的个性 | 第18-21页 |
| ·《霞川花隐词》中涉及的主要人物考 | 第21-26页 |
| ·门生 | 第22-24页 |
| ·朋友 | 第24-26页 |
| 第2章 风云要与悲歌抗:《霞川花隐词》主要风貌 | 第26-41页 |
| ·《霞川花隐词》概况 | 第26-27页 |
| ·感怀词 | 第27-37页 |
| ·归梦柳丝丝,水乡春浅时——思乡恋亲的痛苦 | 第28-31页 |
| ·但觉逢人都不识,更天涯、何处寻知己——怀才不遇的怅惘 | 第31-33页 |
| ·憔悴儒冠差不负,问斯人、九地谁能赎?——忧国忧民的悲戚 | 第33-35页 |
| ·恼无端,烟孱雨困,和愁难寄——感逝伤时的闲愁 | 第35-37页 |
| ·题画词 | 第37-41页 |
| 第3章 《霞川花隐词》的艺术风格及成因 | 第41-52页 |
| ·雄厚豪放,坚峭佚荡 | 第41-44页 |
| ·清新隽美,深婉妍雅 | 第44-46页 |
| ·李慈铭的词学思想在《霞川花隐词》中的渗透 | 第46-52页 |
| ·“雅词”理论 | 第46-48页 |
| ·以情为尊,注重学养 | 第48-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