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游牧”移民群体社会空间研究--基于扬州城北拖砖人的调查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0-20页 |
·研究的社会背景:半城市化与人的城镇化 | 第10-12页 |
·乡城移民与人口半城市化 | 第10-11页 |
·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文献背景:国内外移民社会空间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移民群体的社会网络与融合研究 | 第12-15页 |
·移民群体的社会空间研究 | 第15-20页 |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 第20-26页 |
·研究问题与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区域与对象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移民人群的基本情况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移民社会空间的整体分析 | 第26-38页 |
·“游牧”移民空间:拆迁挤压下的“逐水草而居” | 第26-28页 |
·移民居住空间:寄居于城乡地带 | 第28-31页 |
·居住格局 | 第28-30页 |
·居住条件和内部设施 | 第30-31页 |
·移民生活空间:局限于基本需求 | 第31-35页 |
·收入与支出 | 第31-33页 |
·休闲活动和城市设施的使用 | 第33-35页 |
·移民生意网络:依附于拆迁链条 | 第35-36页 |
·“边缘化”和“游牧性”:移民社会空间的整体特征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移民社会空间的个体分析 | 第38-52页 |
·人的行为城市性 | 第38-39页 |
·移民行为空间分析 | 第39-46页 |
·一个典型男性拖砖人的行为日志 | 第39-41页 |
·一个典型家庭主妇的行为日志 | 第41-43页 |
·移民行为空间的特征 | 第43-46页 |
·移民的社会网络与城市融合 | 第46-50页 |
·移民的社会网络分析 | 第46-48页 |
·移民的定居意愿 | 第48-50页 |
·“二元化”和“乡土性”:移民社会空间的个体特征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城乡连续谱”中的“游牧”移民及其启示 | 第52-60页 |
·移民社会空间:嵌入到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乡村社区 | 第52-53页 |
·“游牧”移民的未来发展走向探讨 | 第53-55页 |
·半城市化人群的“城乡连续谱” | 第53-54页 |
·“游牧”移民的未来 | 第54-55页 |
·“游牧”移民的研究启示与管理策略 | 第55-60页 |
·社区对于移民实现城市中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第55-56页 |
·城市性的提升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核心线索 | 第56-57页 |
·与流入地基层组织相结合强化移民的自治管理 | 第57-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1页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1-64页 |
致谢:致青春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70-72页 |
附录一 扬州城北拖砖群体调查问卷 | 第72-76页 |
附录二 调研简要记录 | 第76-80页 |
附件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