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3页 |
·热带气旋概述 | 第11-19页 |
·热带气旋活动的地理分布 | 第11-12页 |
·热带气旋的生成 | 第12-14页 |
·热带气旋的移动 | 第14-16页 |
·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 | 第16-19页 |
·热带气旋螺旋雨带的分类 | 第19-20页 |
·内雨带和外雨带的结构特征 | 第20-26页 |
·内雨带和外雨带的生成 | 第26-29页 |
·外雨带的准周期活动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第二章 模式简介和数值试验设计 | 第33-41页 |
·TCM4 简介 | 第33-34页 |
·数值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控制试验结果概述 | 第35-41页 |
第三章 热带气旋内外螺旋雨带动力和热力结构比较 | 第41-63页 |
·内雨带区域和外雨带区域动力特征 | 第41-47页 |
·内外雨带的移动 | 第47-54页 |
·内雨带和外雨带结构 | 第54-63页 |
·内雨带结构 | 第54-56页 |
·外雨带对流体结构 | 第56-63页 |
第四章 热带气旋外螺旋雨带生成机制 | 第63-77页 |
·模拟的外雨带生成特征概述 | 第63-68页 |
·外螺旋雨带的生成 | 第68-77页 |
第五章 热带气旋外螺旋雨带准周期活动 | 第77-109页 |
·外螺旋雨带准周期活动的物理机制 | 第77-80页 |
·周期时长的控制因素 | 第80-86页 |
·外雨带活动同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关系 | 第86页 |
·外雨带准周期活动对地表熵通量的敏感性 | 第86-109页 |
·敏感性试验设计 | 第87-88页 |
·控制实验、E120 和 E80 模拟的外螺旋雨带活动比较 | 第88-102页 |
·讨论 | 第102-10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第109-119页 |
·“怎么样”——热带气旋内雨带和外雨带结构的异同 | 第109-115页 |
·“怎么生成”——外螺旋雨带形成的可能机制 | 第115-116页 |
·“怎么活动”——外雨带准周期活动及其物理机制 | 第116-117页 |
·“怎么影响”——外螺旋雨带准周期活动对热带气旋强度和结构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个人简介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