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影视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探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影视作品合理使用概述第12-18页
 第一节 影视作品的概述第12-15页
  一、影视作品的命名和定义第12-13页
  二、第三次修改草案关于“视听作品”的提法第13-14页
  三、应包容利用新技术制作的视听作品第14-15页
  四、影视作品重新定义第15页
 第二节 合理使用制度概述第15-18页
  一、合理使用制度的概念第15-17页
   (一) 合理使用制度的含义第15-16页
   (二) 合理使用制度法律性质第16页
   (三) 合理使用制度的平衡价值第16-17页
  二、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模式第17-18页
第二章 影视作品合理使用的适用规则第18-25页
 第一节 三步检验法第18-22页
  一、三步检验法的含义第18-20页
  二、数字环境下三步检验法的适用第20页
  三、三步检验法的适用与解释规则第20-22页
  四、三步检验法规则的评析第22页
 第二节 “四个检验标准”规则第22-24页
  一、“四个检验标准”的含义第22-23页
  二、“四个检验标准”的适用规则第23-24页
  三、“四个检验标准”规则的评析第24页
 第三节 影视作品合理使用的具体适用情形第24-25页
第三章 影视作品合理使用适用规则的局限性第25-38页
 第一节 “私人使用”不是实质性要素第25-29页
  一、专有权控制作品的作用减弱第25-27页
   (一) 传统影视作品发行商地位的削弱第25-26页
   (二) 不要求控制复制品的新商业模式第26-27页
   (三) 影视作品的附加价值成为新的竞争载体第27页
  二、个人使用的争论第27-29页
  三、《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删除影视作品的个人使用第29页
 第二节 影视作品“适当引用”要素具有误导性第29-34页
  一、影视作品的“引用”适用条件第29-31页
  二、“引用”的量化标准具有误导性第31-32页
  三、影视作品中“不说明出处”的抗辩事由第32-34页
   (一) 说明来源的不被“期待信赖”第32页
   (二) 用典艺术手法的抗辩第32-33页
   (三) 引用“说明来源之别扭”第33-34页
  四、“适当引用”规则的评析第34页
 第三节 戏仿行为与影视作品合理使用判断标准相冲突第34-38页
  一、影视作品的“恶搞”现象第34-35页
  二、界定为戏仿行为第35-36页
  三、戏仿行为是特殊形式的“评论”第36页
  四、戏仿行为对引用量化标准的破坏第36-37页
  五、戏仿行为不存在不合理的损害第37-38页
第四章 三网融合条件下影视作品合理使用面临的新问题第38-45页
 第一节 三网融合条件下传播方式的影响第38-41页
  一、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第38-39页
  二、三网融合条件下传播媒体新特征第39-40页
  三、三网融合产生新型业务内容形式第40-41页
 第二节 三网融合条件下著作权法面临的新问题第41-43页
  一、三网融合彻底颠覆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权第41-42页
  二、三网融合扩大了影视作品的获取第42-43页
 第三节 影视作品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面临的困境第43-45页
  一、加剧了影视作品私人使用的困境第43-44页
  二、损害市场更难辨认第44-45页
第五章 影视作品合理使用判断标准的调整第45-61页
 第一节 生产性或转换性使用要素第45-49页
  一、生产性使用判断因素的发展第45-46页
  二、影视作品生产性使用的判断第46-48页
   (一) 影视作品性质多为虚幻性作品第46-47页
   (二) 原作品仅作为生产性使用的素材第47页
   (三) 使用能“区别”于原作品第47-48页
  三、转换性使用的成本效益第48-49页
 第二节 非竞争性或非替代性使用要素第49-54页
  一、著作权人与使用者的竞争关系第49-50页
  二、竞争性损害才是“不合理的损害”第50-51页
   (一) 竞争性损害才‘是“不合理的损害”第50页
   (二) 竞争性使用是“不合理损害”的解释规则第50-51页
   (三) 竞争性使用是生产性使用要素的限制第51页
  三、欺诈性剽窃也构成竞争性使用第51-53页
   (一) 欺诈性也是竞争性使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第51-52页
   (二) 剽窃并非一定是著作权法上的侵权第52页
   (三) 竞争性损害才构成著作权法上复制性剽窃第52-53页
  四、竞争性使用中淡化损害第53-54页
 第三节 “非责难性”的技术使用要素第54-61页
  一、技术使用的非责难性分析第54-58页
   (一) “临时复制”的非责难性分析第54-55页
   (二) 移动互联网WAP转码技术使用的非责难性分析第55-57页
   (三) 技术使用的“实质性非侵权用途”第57-58页
  二、技术保护措施对影视作品合理使用的冲击第58-60页
   (一) 技术措施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妨碍第58-59页
   (二) 技术措施的合理限制第59-60页
  三、非责难性技术使用要件的适用与限制第60-61页
第六章 完善影视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第61-65页
 一、影视作品合理使用立法模式的选择第61-62页
 二、立法上确立三个要素为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第62-63页
 三、关于影视作品合理使用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后记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研究
下一篇: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