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榨菜 | 第11-15页 |
·榨菜的起源与栽培历史 | 第11页 |
·榨菜的主要产区 | 第11-12页 |
·榨菜产业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 第12-13页 |
·榨菜产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第13-15页 |
·榨菜栽培模式 | 第15-18页 |
·重庆榨菜栽培模式 | 第15页 |
·浙北春榨菜栽培模式 | 第15-16页 |
·江苏榨菜栽培模式 | 第16页 |
·湖南榨菜栽培模式 | 第16-17页 |
·江西黄瓜—杂交晚稻—榨菜栽培模式 | 第17页 |
·安徽榨菜栽培模式 | 第17-18页 |
·榨菜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芥菜分类研究 | 第18页 |
·榨菜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 | 第18-19页 |
·温州榨菜产业发展概况 | 第19-22页 |
·温州榨菜品种及栽培模式 | 第19-20页 |
·温州榨菜经济效益及产品去向 | 第20页 |
·温州榨菜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前景 | 第22页 |
·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冬榨菜播种期试验 | 第24-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播种期对榨菜植株成活率及病毒病发生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播种期对榨菜瘤状茎及叶片生长的影响 | 第25页 |
·播种期对榨菜瘤状茎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植物生长延缓剂应用于冬榨菜试验 | 第27-31页 |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 第27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晚稻品种和稻菜面积比试验 | 第31-4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晚稻品种和稻菜面积比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晚稻品种和稻菜面积比对榨菜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晚稻品种和稻菜面积比对榨菜产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晚稻品种和稻菜面积比对单位面积栽培效益的影响 | 第37-39页 |
·榨菜采收时间对榨菜瘤状茎产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晚稻套种冬榨菜关键栽培技术总结 | 第42-44页 |
·适宜晚稻品种和稻菜面积比的确定 | 第42页 |
·适时播种榨菜、培育壮苗,提高定植质量 | 第42-43页 |
·提高晚稻收割质量,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适时叶面喷施多效唑 | 第43页 |
·根据冬榨菜瘤状茎生长情况及当时的市场行情适时采收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