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 第7-10页 |
| ·实验材料 | 第7页 |
| ·实验方法 | 第7-9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9-10页 |
| 第2章 结果 | 第10-12页 |
| ·外周血MCP-1水平变化 | 第10页 |
| ·外周血IL-6水平变化 | 第10-11页 |
| ·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11页 |
| ·NF-κ B免疫组化结果 | 第11-12页 |
| 第3章 讨论 | 第12-16页 |
| ·AMI模型的建立 | 第12页 |
| ·AMI与炎症反应 | 第12页 |
| ·炎性标志物MCP-1 | 第12-13页 |
| ·炎性标志物IL-6 | 第13页 |
| ·NF-κB的信号转导通路及与MCP-1、IL-6的关系 | 第13-14页 |
| ·PFC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 | 第14-16页 |
| 结论 | 第16-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23页 |
| 综述 | 第23-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4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 附录 | 第42-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