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多重无线通信体制下系统间共存与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无线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组织规划与发展现状第10-15页
     ·组织规划第10-13页
     ·发展现状第13-15页
   ·多重体制共存第15-16页
   ·本文的选题、研究路线和范畴第16-19页
     ·从电磁兼容的路径研究第16-17页
     ·从网络规划和信号处理的路径研究第17-18页
     ·从随机几何学的路径研究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0-21页
   ·本文的创新点及组织结构第21-23页
第二章 干扰类型分析与研究第23-33页
   ·干扰的定义第23-24页
   ·发射机射频性能指标第24-26页
   ·接收机射频性能指标第26-29页
   ·网络规划中的相关概念第29-30页
   ·蜂窝网络小区的干扰类型第30-31页
   ·干扰与网络规划的关系第31页
   ·蒙特卡罗仿真方法第31-32页
     ·蒙特卡罗方法概述第31-32页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第33-68页
   ·TDD蜂窝网络第33-35页
     ·蜂窝概念第33-34页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方法第34页
     ·TDD的发展第34-35页
     ·信道操作模式第35页
     ·基于TDD的UMTS空中接口第35页
   ·无线通信系统射频分类与干扰分析方法第35-38页
     ·移动台对移动台的干扰第36页
     ·移动台对基站的干扰第36-37页
     ·基站对移动台的干扰第37页
     ·基站对基站的干扰第37-38页
   ·干扰和容量分析第38-43页
     ·容量定义第38页
     ·功率控制第38-40页
     ·理想功率控制下的小区容量计算第40-42页
     ·非理想功率控制下的小区容量计算第42-43页
   ·CDMA-TDD系统中的邻信道干扰第43-53页
     ·邻信道干扰的性质第43-45页
     ·TDD系统单小区ACI模型第45-46页
     ·单干扰小区第46-48页
     ·仿真参数及其仿真结果第48-53页
   ·共道干扰第53-55页
     ·仿真平台第53页
     ·性能度量第53-54页
     ·结论分析第54-55页
   ·TD-SCDMA系统与CDMA2000 系统共存研究第55-67页
     ·确定性分析第55-59页
     ·系统仿真分析第59页
     ·FDD/TDD 干扰产生相关的容量损耗的评估第59-60页
     ·仿真参数与分析结果第60-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LTE-femtocell双层网络干扰分析与研究第68-89页
   ·LTE概述第68-69页
   ·femtocell概述第69-72页
     ·femtocell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第69-70页
     ·femtocell技术产生的原因第70页
     ·femtocell的布设第70-72页
     ·LTE-femtocell 网络第72页
   ·双层网络架构中存在的干扰第72-76页
     ·双层网络架构概述第72-74页
     ·双层网络架构干扰分析第74-76页
   ·纳什均衡及贝叶斯纳什均衡第76-78页
     ·纳什均衡第76页
     ·贝叶斯纳什均衡第76-77页
     ·拍卖理论第77-78页
   ·在不完全信息下对LTE-femtocell双层网络实现功率控制优化第78-88页
     ·双层网络功率控制第78-79页
     ·系统模型第79-80页
     ·在不完全信息下的最优信噪比阈值第80-83页
     ·使用迭代算法进行功率控制第83-85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85-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二端网络干扰信道通信中的帕累托最优解第89-98页
   ·宏蜂窝网络干扰抑制技术第89-90页
   ·双层网络的干扰抑制技术第90页
     ·双层网络干扰消除技术第90页
     ·双层网络干扰避免技术第90页
   ·市场效率与帕累托最优第90-93页
     ·帕累托最优第91页
     ·生产中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91-93页
   ·在二端网络干扰信道通信中的帕累托最优解第93-97页
     ·研究动机及目的第93-94页
     ·系统模型第94-96页
     ·结论分析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8-100页
   ·全文总结第98-99页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第99-100页
附录 缩略词表第100-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
下一篇:远距离无线网状网性能优化和服务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