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内存压缩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数据和代码混合压缩 | 第13-14页 |
·压缩代码 | 第14页 |
·压缩数据 | 第14-15页 |
·其他 | 第15-16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内存压缩相关理论 | 第17-28页 |
·程序局部性原理 | 第17-18页 |
·内存压缩原理 | 第18-20页 |
·Linux 内存管理 | 第20-24页 |
·内存地址 | 第20-21页 |
·页与页框 | 第21页 |
·页表 | 第21-23页 |
·动态内存管理 | 第23-24页 |
·数据压缩 | 第24-27页 |
·LZ 算法 | 第25页 |
·游程编码(Run-length Coding)压缩 | 第25-26页 |
·基于 BWT 的压缩算法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嵌入式内存压缩性能评价模型与动态预解压算法设计 | 第28-44页 |
·嵌入式内存压缩性能评价模型及定性分析 | 第28-32页 |
·针对通用 PC 系统的内存压缩性能模型 | 第28-29页 |
·针对嵌入式系统的内存压缩性能评价模型 | 第29-31页 |
·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动态预解压算法 | 第32-35页 |
·算法意义与目的 | 第32-33页 |
·动态预解压算法思想 | 第33-34页 |
·预解压度数动态调整机制 | 第34-35页 |
·CMPD 的设计 | 第35-43页 |
·设计概述和设计目标 | 第35-36页 |
·压缩算法选择 | 第36-38页 |
·压缩内存区容量动态调整机制 | 第38-40页 |
·内存管理算法选择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 CMPD 的嵌入式内存压缩技术的实现 | 第44-54页 |
·CMPD 总体框架说明 | 第44-45页 |
·块设备驱动程序 | 第45-46页 |
·读写请求构造函数 | 第46-47页 |
·内存管理模块 | 第47-49页 |
·页表 | 第47-48页 |
·TLSF 算法实现 | 第48-49页 |
·压缩解压缩运算单元 | 第49-53页 |
·压缩运算单元 | 第50-51页 |
·动态预解压算法实现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实验与分析 | 第54-62页 |
·实验环境及测试程序选择 | 第54页 |
·可用内存增益测试 | 第54-55页 |
·缺页中断指标测试 | 第55-57页 |
·程序运行时间测试 | 第57-61页 |
·运行时间横向比较 | 第58-59页 |
·运行时间纵向比较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