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我国民事判决预决事实效力制度之现状 | 第11-17页 |
第一节 预决事实的概念及特点 | 第11-13页 |
一、 预决事实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预决事实的特点 | 第11-13页 |
第二节 预决事实效力制度的现状 | 第13-17页 |
一、 立法及司法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三、 成因分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民事判决预决事实效力制度比较与评析 | 第17-23页 |
第一节 预决事实、效力与相关概念比较 | 第17-19页 |
一、 预决事实与判决主文 | 第17页 |
二、 预决事实与判决理由 | 第17-18页 |
三、 预决事实与司法认知对象 | 第18页 |
四、 预决事实与免证事实 | 第18-19页 |
五、 预决事实效力与既判力 | 第19页 |
第二节 我国预决事实效力分析 | 第19-23页 |
一、 预决事实效力的性质 | 第20-21页 |
二、 预决事实效力的范围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判决预决事实效力制度之完善 | 第23-37页 |
第一节 预决事实效力制度遵循的原则 | 第23-25页 |
一、 诚实信用原则 | 第23-24页 |
二、 公平原则 | 第24页 |
三、 效率原则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预决事实效力的法律规定 | 第25-26页 |
一、 明确规定预决事实效力概念、性质及效力范围 | 第25页 |
二、 明确预决事实与免证事实、司法认知的区别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预决事实效力的程序规则 | 第26-33页 |
一、 明确预决事实效力适用要件和限制条件 | 第26-28页 |
二、 明确区分不同诉讼裁判中所确认的事实在后诉(民事诉讼)中的预决事实效力 | 第28-30页 |
三、 完善预决事实效力的程序审查制度 | 第30-32页 |
四、 规范预决事实的瑕疵救济方式 | 第32-33页 |
第四节 预决事实效力制度的人员15及技术保障 | 第33-37页 |
一、 提高法官职业水平和能力 | 第33-35页 |
二、 规范法律文书的写作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