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钢质锻造制动盘研究状况综述 | 第11-19页 |
·钢质锻造制动盘的分类及性能 | 第11页 |
·国外钢质锻造制动盘研究及应用 | 第11-16页 |
·国内钢质锻造制动盘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过程设计 | 第20-37页 |
·引言 | 第20页 |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简述 | 第20-21页 |
·钢质制动盘零件工艺分析 | 第21-22页 |
·精密模锻件结构要素及其设计 | 第22-26页 |
·分模与分模面分析 | 第22-23页 |
·模锻斜度设计 | 第23-24页 |
·圆角分析 | 第24页 |
·精密模锻件设计 | 第24-26页 |
·钢质制动盘锻模设计 | 第26-28页 |
·飞边槽设计 | 第26-27页 |
·锻模材料选取 | 第27-28页 |
·钢质制动盘坯料设计 | 第28-30页 |
·飞边体积计算 | 第29页 |
·坯料尺寸计算 | 第29-30页 |
·钢质制动盘锻造变形力计算 | 第30-35页 |
·模锻锤吨位计算 | 第30-31页 |
·机械压力机上变形力计算 | 第31-33页 |
·螺旋压力机上变形力计算 | 第33-34页 |
·托特公式计算的变形力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精密模锻过程数值模拟 | 第37-56页 |
·引言 | 第37页 |
·精密模锻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7-39页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工艺的改进 | 第39-49页 |
·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件结构的改进 | 第40页 |
·坯料形状尺寸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 第40-42页 |
·飞边厚度对变形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始锻温度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 第43-45页 |
·摩擦因子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 第45-49页 |
·缩小比例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数值模拟 | 第49-55页 |
·坯料形状尺寸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 第49-52页 |
·始锻温度对变形力的影响 | 第52-54页 |
·摩擦因子对变形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缩小比例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工艺试验 | 第56-67页 |
·引言 | 第56页 |
·工艺试验参数确定 | 第56-61页 |
·变形力理论计算 | 第56-57页 |
·试验坯料设计与制备 | 第57-58页 |
·工艺试验锻模设计 | 第58-59页 |
·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 第59-60页 |
·加热规范的制定 | 第60-61页 |
·润滑剂的选择 | 第61页 |
·工艺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试验过程 | 第61-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模锻件力学性能检测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件的研制 | 第67-76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模锻设备选型 | 第68-71页 |
·模锻设备的选用原则 | 第68-69页 |
·模锻设备使用特性的比较 | 第69-71页 |
·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件开发设想 | 第71-73页 |
·锻模设计与制造时考虑的因素 | 第71-72页 |
·制坯 | 第72-73页 |
·切边冲孔复合模设计 | 第73页 |
·钢质制动盘精密模锻件质量控制 | 第73-75页 |
·氧化脱碳层的减小 | 第73-74页 |
·锻模的预热 | 第74页 |
·切边与冲孔 | 第74-75页 |
·模锻件的冷却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