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选题意义第11-13页
   ·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4页
   ·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第14-1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本文的框架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16-27页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16-20页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精神实质第16-18页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18-20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第20-27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第20-21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意义第21-24页
     ·“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第24-27页
第3章 解析“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第27-46页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党的事业至上”第27-3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事业的论述第27-28页
     ·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党的事业的论述第28-31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党的事业至上”的论断第31-33页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人民利益至上”第33-39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利益的论述第33-34页
     ·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关于人民利益的论述第34-38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人民利益至上”的论断第38-39页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宪法法律至上”第39-46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律功能地位的论述第39-40页
     ·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宪法法律功能地位的论述第40-43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宪法法律至上”的论断第43-46页
第4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属性的内部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第46-54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属性的内部关系第46-50页
     ·“三个至上”相辅相成,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第46-47页
     ·“三个至上”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鲜明标志第47-48页
     ·“三个至上”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第48-50页
   ·综述“三个至上”的重要意义第50-54页
     ·“三个至上”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第50-51页
     ·“三个至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制度的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的高度统一第51-52页
     ·“三个至上”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陶瓷壁饰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CVM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