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9页 |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Rodinia超大陆演化及其在华南克拉通的响应 | 第14-15页 |
| ·华南克拉通的格林威尔期构造-岩浆事件 | 第15-16页 |
| ·华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形成演化的研究 | 第16-17页 |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3 论文工作量小结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7页 |
| §2.1 区域地层简介 | 第20-25页 |
| ·崆岭高级变质地体 | 第20-21页 |
| ·中元古代神农架群 | 第21-24页 |
| ·新元古代马槽园群及震旦纪沉积盖层 | 第24-25页 |
| §2.2 区域岩浆岩 | 第25-27页 |
| ·桃园花岗片麻岩 | 第25页 |
| ·圈椅埫钾长花岗岩 | 第25页 |
| ·黄陵花岗岩基 | 第25-26页 |
| ·神农架镁铁质侵入岩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样品与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 §3.1 锆石U-Pb年代学测试 | 第27-28页 |
| §3.2 主量元素测试 | 第28页 |
| §3.3 微量元素测试 | 第28-29页 |
| §3.4 Sr-Nd同位素测定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神农架群火山岩:扬子西缘格林威尔期岩浆作用的识别 | 第30-50页 |
| §4.1 火山岩岩相学特征 | 第30-32页 |
| §4.2 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45页 |
| ·锆石U-Pb年代学 | 第32-33页 |
| ·蚀变作用对样品地球化学数据的影响 | 第33页 |
|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42页 |
| ·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2-45页 |
| §4.3 郑家垭组的地层层序 | 第45-46页 |
| §4.4 岩石成因 | 第46-49页 |
| ·安山岩-英安岩 | 第46页 |
| ·玄武岩 | 第46-49页 |
| §4.5 构造环境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神农架群碎屑沉积物源区与构造指示意义 | 第50-62页 |
| §5.1 桃园花岗片麻岩岩相学特征 | 第50-51页 |
| §5.2 锆石U-Pb年代学 | 第51-53页 |
| §5.3 地球化学特征 | 第53-57页 |
| §5.4 神农架群碎屑锆石与崆岭基底岩系年代学对比 | 第57-59页 |
| §5.5 神农架群沉积岩的源区性质讨论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神农架和崆岭地区新元古代基性岩浆岩对比研究 | 第62-76页 |
| §6.1 神农架辉绿岩墙岩相学特征 | 第63页 |
| §6.2 形成时代 | 第63-64页 |
| §6.3 地球化学特征 | 第64-69页 |
| ·蚀变对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64页 |
|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4-66页 |
| ·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6-69页 |
| §6.4 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 | 第69-72页 |
| ·结晶分异与地壳混染 | 第69-72页 |
| ·地幔源区性质 | 第72页 |
| §6.5 构造环境 | 第72-73页 |
| §6.6 神农架-黄陵地区新元古代岩石圈地幔性质对比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七章 华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 | 第76-81页 |
| §7.1 华南克拉通的形成与早期演化 | 第76-79页 |
| §7.2 华南克拉通在Rodinia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 | 第79-81页 |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81-83页 |
| §8.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 §8.2 不足之处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8页 |
| 附表1 神农架群郑家垭组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组成和表面年龄 | 第98-99页 |
| 附表2 崆岭地区桃园TTG片麻岩锆石U-Pb同位素组成和表面年龄 | 第99-101页 |
| 附表3 神农架群台子组沉积地层主量元素组成 | 第101-102页 |
| 附表4 神农架群台子组沉积地层微量元素组成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