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不能犯未遂立法模式的刑事政策考察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论第12-14页
一、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的一般考察第14-25页
 (一) 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的宏观考察第14-17页
  1、总论概括规定与分论特别规定的结合模式第14-15页
  2、总论原则性规定单独模式第15-16页
  3、判例法与制定法的混合模式第16-17页
 (二) 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的微观考察第17-19页
  1、可罚模式第17-18页
  2、不可罚模式第18-19页
 (三) 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的法理分析第19-25页
  1、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的历史传统第19-20页
  2、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的理论基础第20-25页
二、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的刑事政策功能第25-33页
 (一) 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影响犯罪圈的大小第25-29页
  1、不可罚模式第27-28页
  2、可罚模式第28-29页
 (二) 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表明了国家、地区特定时期的的刑事政策的倾向第29-30页
  1、立法模式与刑事政策第29页
  2、以我国台湾为例第29-30页
 (三) 不能犯未遂的立法模式指导和制约刑事司法活动第30-33页
  1、刑罚裁量活动第30-31页
  2、不能犯未遂立法模式与刑罚裁量第31-33页
三、我国不能犯未遂制度的功能性缺陷第33-42页
 (一) 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不符第34-37页
  1、违背明确性原则第34-36页
  2、与行为刑法原理不符第36-37页
 (二) 处罚的主观化倾向不当的扩大了犯罪圈第37-38页
 (三) 授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第38-42页
  1、所谓裁量权第39页
  2、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外界规制第39-42页
四、刑事政策视野下我国不能犯未遂制度的立法完善第42-50页
 (一) 重构我国不能犯未遂制度的必要性第42-44页
 (二) 立法完善四步举措第44-50页
  1、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排除不具有侵害法益危险的行为的不能犯的犯罪性第44-46页
  2、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不能犯未遂的构成特征和适用范围第46-48页
  3、在刑事法中明确不能犯未遂制度第48-49页
  4、时机成熟时在刑事法中明确排除不能犯的可罚性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5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屯矿井不间断供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社会网络分析与社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