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病原真菌的 ROS | 第15页 |
| ·寄主防御反应 | 第15-17页 |
| ·真菌抗氧化能力与 Bifunctional catalase-peroxidase | 第17-18页 |
| ·基因敲除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MaKatG1 克隆及其敲除载体构建 | 第19页 |
| ·MaKatG1 功能研究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7页 |
| ·材料 | 第21-23页 |
| ·供试菌株和昆虫 | 第21页 |
| ·主要实验试剂和试剂盒 | 第21-22页 |
|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主要使用软件 | 第23页 |
| ·主要方法 | 第23-37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及转化 | 第23-24页 |
| ·MaKatG1 全长引物设计 | 第24页 |
| ·绿僵菌在附着胞形成阶段均一化 cDNA 文库质粒模板的获取 | 第24页 |
| ·MaKatG1 cDNA 的克隆与测序 | 第24-26页 |
| ·MaKatG1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页 |
| ·MaKatG1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26-29页 |
| ·农杆菌介导的绿僵菌的遗传转化 | 第29-30页 |
| ·MaKatG1 敲除菌株的筛选 | 第30-32页 |
| ·菌株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32-33页 |
| ·菌株过氧化氢酶酶活和过氧化物酶酶活的测定 | 第33-34页 |
| ·生物测定 | 第34页 |
| ·蝗虫血淋巴中虫菌体的观察 | 第34页 |
| ·菌株在活体蝗虫翅膀或疏水表面的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的测定 | 第34-35页 |
| ·菌株抗紫外能力测定 | 第35-3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8页 |
| ·MaKatG1 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7-39页 |
| ·MaKatG1cDNA 的克隆与测序 | 第37页 |
| ·MaKatG1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39页 |
| ·MaKatG1 敲除载体的构建与转化子验证 | 第39-40页 |
| ·MaKatG1 影响绿僵菌抗氧化能力 | 第40-42页 |
| ·对 H2O2和 Menadione 的耐受性 | 第40-41页 |
| ·H2O2对菌株的毒性测试 | 第41-42页 |
| ·MaKatG1 编码的蛋白具有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 第42-43页 |
| ·MaKatG1 影响绿僵菌的毒力 | 第43-45页 |
| ·MaKatG1 影响绿僵菌在蝗虫体表的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 第45-46页 |
| ·MaKatG1 影响绿僵菌的抗紫外能力 | 第46-48页 |
| 4 讨论 | 第48-51页 |
| ·MaKatG1 影响绿僵菌解毒 ROS 的能力 | 第48-49页 |
| ·MaKatG1 影响绿僵菌的毒力 | 第49页 |
| ·MaKatG1 影响绿僵菌对紫外的耐受性 | 第49页 |
| ·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选择 | 第49-51页 |
| ·RNA 干扰 | 第50页 |
| ·基因敲除 | 第50页 |
| ·超表达 | 第50-51页 |
| 5 主要结论及后续工作展望 | 第51-53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 ·后续试验建议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