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国画艺术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 ·“新国画运动”的发展态势 | 第16-17页 |
| ·政治背景 | 第16页 |
| ·社会背景 | 第16-17页 |
| ·国画改造运动的进程 | 第17-18页 |
| ·改造的起源 | 第17页 |
| ·改造的本质 | 第17-18页 |
| ·中国画改造中的发展状况及影响 | 第18-20页 |
| ·发展概述 | 第18页 |
| ·发展中的状态 | 第18-19页 |
| ·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广东中国画绘画观念及其组织的形成 | 第20-25页 |
| ·“20、30 年代”广东地区中国画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 ·“新国画”与“旧国画”之争 | 第20-21页 |
| ·变革下的转型 | 第21页 |
| ·“50、60 年代”广东中国画绘画观念 | 第21-22页 |
| ·启蒙时期 | 第21页 |
| ·绘画观念的现代性进程 | 第21-22页 |
| ·广东中国画改造中的历史与现实 | 第22-23页 |
| ·各流派的艺术主张 | 第22-23页 |
| ·国画研究会的历史渊源 | 第23页 |
| ·广东绘画社团对“新国画”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广东地区画家艺术特色及表现形式 | 第25-31页 |
|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多元融合 | 第25页 |
| ·广东地区中国画艺术特色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 ·国画家在笔墨与技法上的突破 | 第26-27页 |
| ·代表性画家分析 | 第27-31页 |
| ·高剑父在“新国画运动”中的核心地位 | 第27-28页 |
| ·晓云法师对“新国画运动”的影响 | 第28页 |
| ·杨之光水墨人物画的历史意义 | 第28-29页 |
| ·胡根天的美术思潮及其影响 | 第29-31页 |
| 第五章 广东地区画家的意识形态特征 | 第31-35页 |
| ·传统中国绘画审美意识的继承与发展 | 第31页 |
| ·“意”与“行”之论 | 第31页 |
| ·笔墨的传统与创新 | 第31-32页 |
| ·国画家在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 第32-33页 |
| ·传统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的过渡 | 第33-35页 |
| 第六章 广东现代国画时代的艺术趋向和多元的审美理念兴起 | 第35-37页 |
| ·当下广东中国画艺术领先的时代背景 | 第35页 |
| ·当下广东中国画的艺术转型 | 第35-36页 |
| ·当下广东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