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成花基因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植物花器官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 | 第8-13页 |
·功能基因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 | 第13-14页 |
·反义RNA(antisense RNA)技术 | 第14页 |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 | 第14-15页 |
·定点诱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 第15-16页 |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32页 |
·材料 | 第17-19页 |
·水稻材料 | 第17页 |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17-19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32页 |
·质粒提取 | 第19-21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21页 |
·大肠杆菌转化方法 | 第21-22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2-23页 |
·农杆菌转化方法 | 第23-24页 |
·农杆菌转化植物原理 | 第24-25页 |
·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水稻 | 第25-30页 |
·水稻转基因技术路线图 | 第30-31页 |
·PCR扩增 | 第31页 |
·酶切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4页 |
·转化农杆菌后菌株鉴定 | 第32-40页 |
·转化农杆菌后菌株PCR鉴定 | 第32-36页 |
·转化农杆菌菌株质粒间接酶切鉴定 | 第36-40页 |
·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水稻愈伤组织 | 第40-44页 |
·水稻胚愈伤组织诱导 | 第40-41页 |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 | 第41页 |
·抗性愈伤组织筛选 | 第41-42页 |
·分化20天的芽点 | 第42页 |
·分化成苗 | 第42-43页 |
·突变体表型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5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愈伤诱导影响因素 | 第44页 |
·电转化农杆菌影响因素 | 第44页 |
·共培养农杆菌菌液浓度 | 第44-45页 |
·共培养温度 | 第45页 |
·乙酰丁香酮(AS)浓度 | 第45页 |
·愈伤种类的选择 | 第45页 |
·其它影响因素 | 第45页 |
5 结论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A | 第54-55页 |
附录B | 第55-58页 |
附录C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