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成花候选基因TFL2、LBG和BLG的水稻转基因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前言第8-17页
   ·成花基因研究进展第8-13页
     ·植物花器官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第8-13页
   ·功能基因研究方法第13-17页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第13-14页
     ·反义RNA(antisense RNA)技术第14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第14-15页
     ·定点诱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第15-16页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第16-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32页
   ·材料第17-19页
     ·水稻材料第17页
     ·实验菌株及质粒第17-19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9页
   ·方法第19-32页
     ·质粒提取第19-21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第21页
     ·大肠杆菌转化方法第21-22页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22-23页
     ·农杆菌转化方法第23-24页
     ·农杆菌转化植物原理第24-25页
     ·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水稻第25-30页
     ·水稻转基因技术路线图第30-31页
     ·PCR扩增第31页
     ·酶切第31-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44页
   ·转化农杆菌后菌株鉴定第32-40页
     ·转化农杆菌后菌株PCR鉴定第32-36页
     ·转化农杆菌菌株质粒间接酶切鉴定第36-40页
   ·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第40-44页
     ·水稻胚愈伤组织诱导第40-41页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第41页
     ·抗性愈伤组织筛选第41-42页
     ·分化20天的芽点第42页
     ·分化成苗第42-43页
     ·突变体表型第43-44页
4 讨论第44-45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第44-45页
     ·愈伤诱导影响因素第44页
     ·电转化农杆菌影响因素第44页
     ·共培养农杆菌菌液浓度第44-45页
     ·共培养温度第45页
     ·乙酰丁香酮(AS)浓度第45页
     ·愈伤种类的选择第45页
     ·其它影响因素第45页
5 结论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录A第54-55页
附录B第55-58页
附录C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胁迫下不同耐寒性甘蔗节间生理生化特性及蛋白表达分析
下一篇:四个花生优良品种再生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