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煤层条带充填开采隔水层稳定性力学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浅埋煤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条带充填开采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浅埋煤层隔水层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榆神府矿区地质特征及开采方法 | 第16-21页 |
| ·榆神府矿区特殊保水开采区的分布及其覆岩特征 | 第16-20页 |
| ·保水开采的分类和分区 | 第16-18页 |
| ·特殊保水开采区的覆岩特征 | 第18-19页 |
| ·特殊保水开采区隔水层的特征 | 第19-20页 |
| ·条带充填的开采方法 | 第20-21页 |
| 3 条带充填开采隔水层稳定性力学模型 | 第21-36页 |
| ·充填带的压缩量 | 第21-24页 |
| ·充填带的载荷 | 第21-24页 |
| ·充填带的压缩量 | 第24页 |
| ·岩柱压缩量 | 第24-26页 |
| ·基岩隔水层下沉曲线 | 第26-30页 |
| ·黏土层上界的下沉曲线 | 第30页 |
| ·裂隙带的发育程度 | 第30-34页 |
| ·上行裂隙带高度 | 第30-31页 |
| ·下行裂隙位置 | 第31-32页 |
| ·下行裂隙深度 | 第32-34页 |
| ·隔水层稳定性判据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4 隔水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2页 |
| ·充填带压缩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 ·黏土层下沉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 ·下行裂隙带深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5 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及实例分析 | 第42-55页 |
| ·物理相似模拟验证 | 第42-50页 |
| ·模拟比例及选择 | 第42-43页 |
| ·模拟实验的数据采集 | 第43页 |
| ·力学模型验证 | 第43-50页 |
| ·实例分析 | 第50-55页 |
| ·充填带间隔宽度 | 第50-51页 |
| ·合理的充填带间隔宽度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6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