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的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思路以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5-23页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福利思想是其直接理论来源 | 第15-18页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第15-16页 |
·马克思、恩格斯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 | 第16-17页 |
·列宁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 | 第17-18页 |
·中华传统的“福利”思想是其文化根源 | 第18-23页 |
·储粮备荒思想 | 第19-20页 |
·仁爱大同思想 | 第20-21页 |
·邻里互助与患难相恤的思想 | 第21-23页 |
第3章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科学内涵 | 第23-33页 |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 第23-27页 |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萌芽(1921—1937) | 第23-24页 |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基本形成(1937—1949) | 第24-26页 |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成熟与继续发展(1949—至今) | 第26-27页 |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科学内涵 | 第27-33页 |
·福利本质解决的是为谁谋福利的问题 | 第27-28页 |
·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 | 第28-30页 |
·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 第30-31页 |
·能否解决人民福利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4章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3-40页 |
·福利事业需坚持以人为本、福利为民 | 第33-34页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人民利益服务 | 第34-35页 |
·重视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 | 第35-36页 |
·必须坚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第36-37页 |
·必须妥善解决社会贫富悬殊问题 | 第37-40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