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痰证理论探索川贝母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部分 中医从“痰”论治肺癌的理论基础 | 第12-22页 |
| 1 痰的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 ·痰与饮的区别 | 第12页 |
| ·痰的形成过程 | 第12-13页 |
| ·痰的特性 | 第13页 |
| ·致病特点 | 第13-14页 |
| ·中医痰病学说探讨 | 第14-15页 |
| ·百病皆由痰作祟 | 第14页 |
| ·怪病多痰 | 第14-15页 |
| ·痰瘀相关,同源同治 | 第15页 |
| 2 “痰”与肺癌的关系 | 第15-19页 |
| ·中医学对“痰”和“癌”关系的识 | 第15-16页 |
| ·因“痰”致“癌”的病理过程 | 第16-17页 |
| ·肺癌的发生与“痰”关系密切 | 第17-19页 |
| ·《黄帝内经》对某些病症的描述与肺癌表现相似 | 第17-18页 |
|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 第18页 |
| ·从肺癌发生的机理探析与“痰”的关系 | 第18-19页 |
| 3 川贝母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 第19-22页 |
| ·本草考证 | 第19-20页 |
| ·川贝母抗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20页 |
| ·川贝母治疗肺癌的优势 | 第20-21页 |
| ·川贝母方剂的临床应用状况 | 第21-22页 |
| 第二部分 川贝母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 第22-2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3 研究创新点 | 第23-24页 |
| 4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24页 |
| 5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A549细胞株的来源 | 第24页 |
| ·实验所用药物 | 第24页 |
| ·细胞培养所需试剂 | 第24-25页 |
| ·细胞培养所需仪器 | 第25页 |
| ·实验分组 | 第25页 |
| ·受试药物浓度梯度 | 第25页 |
| 6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细胞株培养 | 第25页 |
| ·MTT测定 | 第25页 |
| ·绘制生长曲线 | 第25-26页 |
| 7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 ·MTT测定结果 | 第26页 |
| ·生长曲线 | 第26-27页 |
| ·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 第27-29页 |
| ·结论 | 第29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9-31页 |
| 1 研究意义 | 第29页 |
| 2 研究不足 | 第29-30页 |
| 3 研究展望 | 第30-31页 |
|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 第31-39页 |
| 综述一 中医药论治肺癌的理论与实践 | 第31-35页 |
| 1 历代医家对肺癌的认识 | 第31页 |
| 2 肺癌的病因病机 | 第31-32页 |
| 3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现状 | 第32-34页 |
| ·肺癌论治源流 | 第32页 |
| ·中医治疗肺癌的思路探析 | 第32-33页 |
| ·辨证论治肺癌 | 第33页 |
| ·辨病与辨证结合 | 第33-34页 |
| ·中西医结合 | 第34页 |
| 4 讨论 | 第34-35页 |
| 综述二 化痰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 第35-39页 |
| 1 化痰类单味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35-37页 |
| ·清热化痰类 | 第35-36页 |
| ·温化寒痰类 | 第36-37页 |
| 2 化痰类常用药对 | 第37-38页 |
| ·浙贝母与天南星 | 第37页 |
| ·白芥子与浙贝母 | 第37-38页 |
| ·姜半夏与姜竹茹 | 第38页 |
| ·海蛤壳与瓦楞子 | 第38页 |
| ·海藻与昆布 | 第38页 |
| 3 化痰类复方的临床应用概况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附件1:致谢 | 第45-46页 |
| 附件2: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