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8页 |
·絮凝剂概述 | 第9-17页 |
·絮凝剂的分类 | 第9-15页 |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6-17页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聚合机理 | 第17-18页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共聚方法 | 第19-21页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光引发研究 | 第21-24页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2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 第28-37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 | 第29页 |
·聚合物性能的测定 | 第29-31页 |
·固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有机偶氮引发剂 A 用量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单体总质量分数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阳离子度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增溶剂 B 的用量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34页 |
·反应时间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反应体系 pH 值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37-43页 |
·聚合物的预处理 | 第37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7-38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38页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38-40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中残留 AM 含量的测定 | 第43-49页 |
·丙烯酰胺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丙烯酰胺样品的预处理 | 第43页 |
·丙烯酰胺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3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反应时间对残留 AM 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有机偶氮引发剂 A 用量对残留 AM 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阳离子度对残留 AM 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增溶剂 B 用量对残留 AM 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添加剂对残留 AM 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污泥脱水实验研究 | 第49-56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实验操作流程 | 第49-50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自制 CPAM 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自制 CPAM 阳离子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自制 CPAM 相对分子质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53页 |
·自制 CPAM 与国内三种常用絮凝剂污泥脱水性能的对比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建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5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