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磷矿高浓度全尾砂充填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9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1-15页 |
| ·全尾砂压滤干堆技术 | 第12-13页 |
| ·高浓度全尾砂充填工艺 | 第13页 |
| ·充填材料 | 第13-14页 |
| ·充填料浆的制备与输送工艺 | 第14-15页 |
| ·高浓度全尾砂充填技术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黄梅磷矿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 第19-41页 |
| ·矿山概况 | 第19-20页 |
| ·矿区地质 | 第20-21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 ·地层构造 | 第20-21页 |
| ·矿床水文地质 | 第21-26页 |
| ·地表水系 | 第21-23页 |
| ·含水层和隔水层 | 第23-24页 |
| ·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 第24页 |
| ·构造破碎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 第24页 |
|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 第24-25页 |
| ·矿坑涌水量计算 | 第25-26页 |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6-27页 |
| ·矿石质量特征 | 第27-28页 |
| ·矿物成分 | 第27-28页 |
| ·矿石化学成分 | 第28页 |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第28-30页 |
| ·岩体风化特征 | 第28页 |
|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 第28页 |
| ·岩体结构面划分 | 第28-29页 |
| ·岩体稳固性评价 | 第29页 |
| ·矿石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29-30页 |
| ·矿石储量 | 第30页 |
| ·矿山开采现状 | 第30-34页 |
| ·开采概况 | 第30-31页 |
| ·开拓运输方式与生产采区 | 第31-33页 |
| ·采矿方法及评价 | 第33-34页 |
| ·推荐的采矿方法 | 第34-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充填材料配比试验 | 第41-61页 |
| ·磷矿全尾砂充填性能评价 | 第41-43页 |
| ·磷矿全尾砂物理化学性质测试 | 第41-43页 |
| ·充填材料性能初步评价 | 第43页 |
| ·磷矿全尾砂配比试验 | 第43-56页 |
| ·试验目的与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 ·试验方法与方案 | 第44-49页 |
| ·充填体力学性能试验 | 第49-56页 |
| ·充填浆体的流动性能参数 | 第56-58页 |
| ·浆体体重和泌水率 | 第56-57页 |
| ·塌落度和塌落扩散度 | 第57-58页 |
| ·充填材料单耗 | 第58-59页 |
| ·推荐最优配比及其料浆技术参数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充填料浆的制备与输送系统 | 第61-81页 |
| ·充填料浆制备站站址的选择 | 第61-63页 |
| ·充填方式的确定 | 第63页 |
| ·充填料浆的可泵性分析 | 第63-64页 |
| ·充填制备工艺流程 | 第64-65页 |
| ·充填能力计算 | 第65-66页 |
| ·管道输送系统计算 | 第66-70页 |
| ·基本参数 | 第66-67页 |
| ·输送管道设计 | 第67-68页 |
| ·管道输送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68-70页 |
| ·充填制备工艺方案设计 | 第70-74页 |
| ·主要地面设施 | 第70页 |
| ·主要设备选型 | 第70-74页 |
| ·总图方案设计 | 第74页 |
| ·尾矿供料平衡计算 | 第74页 |
| ·井下管道输送系统方案设计 | 第74-78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试验采场充填技术研究 | 第81-91页 |
| ·试验采场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 第81页 |
| ·采场采矿工艺 | 第81-90页 |
| ·矿块布置及结构参数 | 第81页 |
| ·采切工作 | 第81-84页 |
| ·回采、通风 | 第84-85页 |
| ·采场顶板地压管理 | 第85-86页 |
| ·出矿 | 第86页 |
| ·充填 | 第86-87页 |
| ·采场生产能力与分层作业循环图表 | 第87-88页 |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 ·结论 | 第91-92页 |
| ·展望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