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背景回顾 | 第15-21页 |
1.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 | 第15-18页 |
2.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后处理 | 第18-21页 |
不同方式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影响 | 第21-50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动物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药品 | 第23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23-24页 |
·手术器械物品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32页 |
·动物分组 | 第24页 |
·手术过程 | 第24-25页 |
·标本取材 | 第25-26页 |
·标本制备 | 第26-32页 |
观察指标 | 第32页 |
·肾脏功能指标 | 第32页 |
·肾脏形态学指标 | 第3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2-33页 |
结果 | 第33-44页 |
讨论 | 第44-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缩写与略语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一 手术示意图 | 第63-64页 |
附录二 Fas受体结构 | 第64-65页 |
附录三 Caspases结构 | 第65-66页 |
附录四 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第66-67页 |
附录五 细胞凋亡通路 | 第67-68页 |
附录六 凋亡与坏死的形态学比较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