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指导的赔偿制度探析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4-16页 |
二、案例引起的现状分析 | 第16-23页 |
(一) 行政指导行为的异化 | 第16-18页 |
1. 行政指导异化为行政强制 | 第16-17页 |
2. 行政指导异化为行政命令 | 第17页 |
3. 行政指导异化为行政处罚 | 第17页 |
4. 行政指导异化为行政合同 | 第17-18页 |
(二) 行政指导行为的事实效力 | 第18-20页 |
1. 人身权益的损害 | 第18-19页 |
2. 财产利益的损害 | 第19-20页 |
(三) 行政指导赔偿救济的现状 | 第20-23页 |
三、行政指导赔偿制度面临的救济困境 | 第23-30页 |
(一) 行政指导的理论困境 | 第23-27页 |
1. 行政指导概念的分歧 | 第23-25页 |
2. 行政指导法律属性界定的僵化 | 第25-27页 |
(二) 行政附带行政赔偿诉讼方面的救济困境 | 第27-28页 |
1. 受理条件 | 第27-28页 |
2. 受理条件导致的救济困境 | 第28页 |
(三) 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方面的救济困境 | 第28-30页 |
1. 赔偿范围方面的救济困境 | 第28-29页 |
2. 赔偿程序方面的救济困境 | 第29-30页 |
四、突破—行政指导赔偿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30-42页 |
(一) 行政指导法律属性的再认识 | 第30-31页 |
1. 行政指导的权力性特征 | 第30页 |
2. 行政指导的非强制性特征 | 第30-31页 |
(二) 行政指导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1. 行政权力需要控制 | 第31-32页 |
2.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 第32-33页 |
3. 有损害必有救济 | 第33页 |
(三) 行政指导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 | 第33-37页 |
1. 侵权行为主体 | 第34页 |
2. 行政指导行为违法 | 第34-36页 |
3. 侵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第36页 |
4. 造成了损害后果 | 第36页 |
5. 因果关系 | 第36-37页 |
(四) 行政指导赔偿的请求权人 | 第37-38页 |
1. 行政指导相对人 | 第37-38页 |
2. 利害关系人 | 第38页 |
(五) 行政指导行为的赔偿范围 | 第38-40页 |
1. 行政指导赔偿的种类 | 第39-40页 |
2. 行政指导赔偿的损害范围 | 第40页 |
(六) 国家赔偿法的完善 | 第40-42页 |
1. 国家赔偿行为种类的回归 | 第40-41页 |
2. 国家赔偿损害范围的扩大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