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国度里的绿色探幽--解读艾特玛托夫的作品《白轮船》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6页 |
第一章 《白轮船》的主题 | 第16-40页 |
第一节 生态主题 | 第16-29页 |
一、人与自然 | 第18-23页 |
二、人与动物 | 第23-29页 |
第二节 道德主题 | 第29-38页 |
一、作家的道德意识 | 第30-32页 |
二、对人性善恶的讴歌与批判 | 第32-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白轮船》的艺术形象 | 第40-70页 |
第一节 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 第40-63页 |
一、人物形象 | 第40-57页 |
二、动物形象 | 第57-63页 |
第二节 “静物”形象和大自然形象 | 第63-67页 |
一、“静物”形象 | 第63-65页 |
二、大自然形象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三章 《白轮船》的创作特色 | 第70-95页 |
第一节 结构特点 | 第70-74页 |
一、空间结构 | 第70-73页 |
二、时间结构 | 第73-74页 |
第二节 艺术手法 | 第74-84页 |
一、构建美妙的神话世界 | 第75-78页 |
二、创造生动的象征形象 | 第78-81页 |
三、营造瑰丽的梦幻天堂 | 第81-84页 |
第三节 叙事风格 | 第84-92页 |
一、神话化 | 第84-89页 |
二、哲理化 | 第89-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结语 | 第95-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