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定不起诉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基本原理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酌定不起诉的法律性质 | 第10-11页 |
一、 酌定不起诉体现了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 第10页 |
二、 酌定不起诉是检察机关的一种程序处分权 | 第10-11页 |
三、 酌定不起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具有相对性 | 第11页 |
第二节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一、 刑罚个别化理论 | 第11-12页 |
二、 人权理论 | 第12-13页 |
三、 经济效益理论 | 第13-14页 |
第三节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14-18页 |
一、 公共利益原则 | 第14-15页 |
二、 诚信原则 | 第15-16页 |
三、 公开原则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18-25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酌定不起诉制度 | 第18-21页 |
一、 英国 | 第18-20页 |
二、 美国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酌定不起诉制度 | 第21-23页 |
一、 德国 | 第21-22页 |
二、 日本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酌定不起诉制度的比较 | 第23-25页 |
一、 不起诉自由裁量权大小不同 | 第23页 |
二、 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独立程度不同 | 第23页 |
三、 救济制约程序的有无不同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分析 | 第25-34页 |
第一节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5-26页 |
一、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思想起源 | 第25页 |
二、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发展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适用 | 第26-29页 |
一、 适用主体 | 第26-27页 |
二、 适用条件 | 第27-28页 |
三、 法律后果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价值 | 第29-30页 |
一、 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改造 | 第29-30页 |
二、 提高诉讼经济效率 | 第30页 |
三、 保障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人权 | 第30页 |
第四节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缺陷 | 第30-34页 |
一、 酌定不起诉适用范围狭窄 | 第30-31页 |
二、 酌定不起诉工作程序繁琐 | 第31-32页 |
三、 酌定不起诉救济机制不合理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 第34-40页 |
第一节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实体完善 | 第34-35页 |
一、 扩大酌定不起诉的范围 | 第34-35页 |
第二节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程序改革 | 第35-37页 |
一、 简化酌定不起诉的程序 | 第35-36页 |
二、 建立酌定不起诉听证制度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完善酌定不起诉被害人救济制度 | 第37-40页 |
一、 设立被害人司法审查请求权 | 第37-38页 |
二、 完善被害人刑事申诉权 | 第38页 |
三、 完善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