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2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 ·底板岩层破断突水机制及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岩体流-固耦合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岩体渗流破坏的实验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岩体-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有关承压水上采煤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 ·有关流-固耦合在采矿中的研究不足 | 第22-23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 ·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2 煤层底板岩体流-固耦合特征试分析 | 第26-34页 |
| ·有效应力原理 | 第26页 |
| ·应力场方程 | 第26-27页 |
| ·渗流场的运动方程 | 第27页 |
| ·渗流场的控制方程 | 第27-28页 |
| ·状态方程 | 第28-29页 |
| ·流-固耦合方程的试探性求解 | 第29-31页 |
| ·流-固耦合平衡态的稳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3 承压水上采煤底板岩体破坏特征 | 第34-48页 |
| ·煤层底板应力场的力学分析 | 第34-42页 |
| ·以薄板模型分析底板应力场 | 第34-39页 |
| ·应力σ_y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 ·应力σ_x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 ·底板关键层的临界荷载 | 第42-44页 |
| ·临界荷载计算 | 第42-44页 |
| ·底板关键层的破断依据 | 第44页 |
| ·底板岩梁破断后的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 第44-47页 |
| ·结构的回转失稳 | 第45-46页 |
| ·结构的变形失稳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承压水上采煤底板岩体变形与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8-74页 |
| ·FLAC~(3D)在流固耦合分析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 ·简介 | 第48页 |
| ·流-固耦合相互作用数值表达 | 第48-50页 |
|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 ·建模原则 | 第50-51页 |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51-52页 |
| ·模拟方案设计及模拟步骤 | 第52页 |
| ·岩体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52-53页 |
|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72页 |
| ·不同推进度下底板岩体塑性区域分布 | 第53-55页 |
| ·煤层底板不同深度处应力分布 | 第55-58页 |
| ·煤层底板不同深度处岩体位移分布 | 第58-61页 |
| ·不同岩性含水层上方岩层中应力区域分布 | 第61-68页 |
| ·不同承压水压作用下的底板应力区域分布 | 第68-70页 |
| ·不同工作面宽度下的煤层底板应力区域分布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