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 (一)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1. 教学模式 | 第11页 |
| 2. 数学教学模式 | 第11-12页 |
| 3.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 第12页 |
| 4.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征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1. 文献法 | 第14页 |
| 2. 案例法 | 第14页 |
| 3. 行动研究法 | 第14-15页 |
| 二、国内外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5-20页 |
| (一) 国外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 (二) 国内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6-20页 |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 (二) 马秋斯金的“问题教学”理论 | 第21页 |
| (三)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 第21-22页 |
| (四) 波利亚的数学解题理论 | 第22-24页 |
| 四、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容 | 第24-33页 |
| (一)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目标 | 第24页 |
| (二)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定位 | 第24-25页 |
| 1. 鼓励学生探索发现 | 第24页 |
| 2. 打好基础力求创新 | 第24-25页 |
| 3. 避免形式化 | 第25页 |
| 4. 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 第25页 |
| (三)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原则 | 第25-27页 |
| 1. 淡化形式,注重实效 | 第25-26页 |
| 2. 创设情境,主动学习 | 第26页 |
| 3. 突出过程,激励探索 | 第26页 |
| 4. 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 第26-27页 |
| (四)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 第27-29页 |
| 1. 创设情境 | 第27页 |
| 2. 提出问题 | 第27页 |
| 3. 分析问题 | 第27页 |
| 4. 合作交流 | 第27-28页 |
| 5. 解决问题 | 第28页 |
| 6. 迁移应用 | 第28-29页 |
| 7. 总结评价 | 第29页 |
| (五)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29-33页 |
| 1. 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 第29-30页 |
| 2. 主体发展策略 | 第30-31页 |
| 3. 动机激发策略 | 第31页 |
| 4. 问题探究策略 | 第31页 |
| 5. 层次设计策略 | 第31-32页 |
| 6. 探究创新策略 | 第32-33页 |
| 五、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 第33-39页 |
| (一) 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第33-35页 |
| (二) 在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 (三) 在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