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基于农户调查的旅游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大秦岭旅游地金丝峡节点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4页
   ·研究背景第8-11页
     ·社会实践背景第8-9页
     ·理论背景第9-10页
     ·研究区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理论基础第12-16页
     ·社会-生态系统第12-13页
     ·适应性第13-16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6-21页
     ·旅游地农户研究第16-17页
     ·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第17-18页
     ·适应性相关进展第18-21页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1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研究特色与可能的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理论探讨第24-34页
   ·旅游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第24-26页
     ·系统地理边界第24-25页
     ·系统构成及作用方式第25页
     ·系统尺度第25-26页
   ·界定旅游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适应力第26-28页
   ·适应性分析方法第28-31页
     ·分析框架第28-30页
     ·替代性指标因子路径第30-31页
   ·农户适应力概念模型第31-34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34-38页
   ·案例区选择第34页
   ·数据准备第34-36页
   ·社会-生态系统构建与替代性指标因子选取第36页
   ·定量分析方法第36-38页
第四章 旅游对小河流域社会-生态系统的扰动第38-46页
   ·分析路径第38-40页
     ·社会-生态系统构建第38页
     ·指标量化第38-39页
     ·脆弱性概念框架第39-40页
   ·扰动辨识第40-42页
   ·旅游扰动下农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变化趋势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五章 基于农户的旅游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分析第46-56页
   ·基本适应情况第46-47页
     ·适应主体第46页
     ·适应行为第46-47页
   ·适应性驱动因子辨识第47-52页
     ·模型构建第47-48页
     ·驱动因子分析第48-52页
   ·农户适应机理分析第52-55页
     ·分析框架第52-53页
     ·适应机理分析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旅游产业对农户适应性的影响分析第56-68页
   ·小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概况第56-57页
   ·旅游产业影响适应力的关键作用因子分析第57-63页
     ·模型构建第57-58页
     ·关键作用因子第58-63页
   ·农户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适应机制第63-65页
     ·旅游参与:“理性选择”第63页
     ·机制探讨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七章 结语第68-74页
   ·结论与启示第68-70页
     ·基本结论第68-69页
     ·实践启示第69-70页
   ·讨论第70-71页
     ·乡村旅游与社会-生态系统第70页
     ·适应性分析框架第70-71页
   ·可能的学术贡献与不足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86页
附录一:大秦岭旅游地农户调查问卷第86-90页
附录二:访谈提纲第90-91页
后记第91-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