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透析《百家讲坛》—兼论经典文化的电视媒介传播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1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7-8页
 二、研究综述第8-10页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0-11页
第二章 《百家讲坛》出现的背景分析第11-15页
 一、社会转型期大众的共同心理需要第11-12页
 二、工业社会下高雅文化的生存选择第12-13页
 三、权利话语影响下媒介对受众的培养第13-15页
第三章 《百家讲坛》成功背后——衍变和策略第15-23页
 一、定位的衍变分析第15-18页
  (一) 节目内容的衍变第15-16页
  (二) 收视对象的衍变第16-18页
 二、栏目经营的策略第18-23页
  (一) 悬念式的叙事策略第18-19页
  (二) 结合视听元素的策略第19-20页
  (三) 品牌策略第20-23页
第四章 《百家讲坛》的文化意义第23-27页
 一、加强世俗关怀,坚守学术品位和人文精神第23页
 二、传播精英文化,营建雅俗共赏的视觉文化生态第23-25页
 三、弘扬知识分子话语,提供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第25-27页
第五章 从《百家讲坛》看经典文化的电视媒介传播第27-35页
 一、电视媒介成为传播经典文化的重要载体第27-29页
 二、电视媒介对经典文化传播的推动和制约第29-31页
  (一) 电视讲座节目对经典文化传播的推动第29-30页
  (二) 电视媒介对经典文化传播的制约性第30-31页
 三、电视媒介在传播经典文化中面临的困境第31-35页
  (一) 经典文化的传承和传媒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第31-33页
  (二) 经典文化精英品位和世俗化、大众化之间的矛盾第33-35页
第六章 电视媒介如何更好地传播经典文化第35-40页
 一、重视受众接受,把握受众心理第35-36页
 二、传播语态的转变——将学术话语变为大众话语第36-38页
 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时代特色的阐释第38-40页
第七章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43-44页
后记第44-45页
详细摘要第45-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涌效应下的网络事件传播
下一篇:由央视《新闻袋袋裤》看我国儿童电视新闻的成人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