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规则”述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9页 |
一、哈特及其《法律的概念》 | 第6-7页 |
二、本文的写作目的 | 第7页 |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 | 第7-9页 |
第一章 承认规则的原初形态 | 第9-20页 |
一、承认规则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9-12页 |
(一) 承认规则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承认规则的表现形式 | 第10-12页 |
二、承认规则的特征 | 第12-16页 |
(一) 事实性和法律性 | 第12-13页 |
(二) 等级性 | 第13-14页 |
(三) 终极性 | 第14-15页 |
(四) 不确定性 | 第15-16页 |
三、承认规则的功能 | 第16-18页 |
(一) 提供法律的鉴别标准 | 第16-18页 |
(二) 提供法律权威的来源 | 第18页 |
四、承认规则与法体系的关系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承认规则的新发展 | 第20-33页 |
一、德沃金对承认规则的批判 | 第21-25页 |
(一) 承认规则不能被称作是规则 | 第21-23页 |
(二) 承认规则无法鉴别出法律原则 | 第23-25页 |
二、哈特对承认规则的发展 | 第25-28页 |
(一) 承认规则是司法上的惯习规则 | 第25-27页 |
(二) 承认规则中的“诠释性”判准可以鉴别原则 | 第27-28页 |
三、科尔曼对承认规则的发展 | 第28-33页 |
(一) 承认规则是一种商谈框架 | 第28-30页 |
(二) 将道德原则作为合法性标准纳入承认规则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承认规则的价值分析 | 第33-48页 |
一、对承认规则的批判性解读 | 第33-37页 |
(一) 哈特的承认规则理论中的内在矛盾 | 第33-35页 |
(二) 科尔曼的辩护中的逻辑悖论 | 第35-37页 |
二、承认规则的理论意义 | 第37-41页 |
(一) “承认规则”对“主权者”的超越 | 第37-39页 |
(二) “承认规则”对“基本规范”的超越 | 第39-41页 |
三、“承认规则”对于我国法学研究的启示 | 第41-48页 |
(一) 运用科学明晰的法律概念 | 第41-44页 |
(二) 关注如何从法律渊源中识别法律规则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