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权保障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的范围 | 第7-8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诉权保障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9-23页 |
一、诉权学说之演变 | 第9-13页 |
(一) 诉权概念溯源 | 第9页 |
(二) 私法诉权说 | 第9-10页 |
(三) 公法诉权说 | 第10-12页 |
(四) 诉权否定说 | 第12页 |
(五) 二元诉权说 | 第12-13页 |
二、诉权内涵之界定 | 第13-20页 |
(一) 诉权的概念 | 第13-16页 |
(二) 诉权的结构 | 第16-18页 |
(三) 诉权的性质 | 第18-20页 |
三、诉权保障的价值目标 | 第20-23页 |
(一) 诉权保障的内在价值——保障人权 | 第20-21页 |
(二) 诉权保障的外在价值——维持秋序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诉权保障的实证考察 | 第23-32页 |
一、国外诉权保障的考察 | 第23-27页 |
(一) 国外诉权保障的立法例 | 第23-24页 |
(二) 国外诉权保障的司法实践 | 第24-27页 |
二、我国诉权保障的现状 | 第27-32页 |
(一) 我国诉权保障的立法 | 第27-28页 |
(二) 我国诉权保障的司法 | 第28-32页 |
第三章 诉权保障中的考量因素 | 第32-39页 |
一、诉权保障的阻碍因素 | 第32-35页 |
(一) 诉权权利主体的因素 | 第32-34页 |
(二) 诉权义务主体的因素 | 第34-35页 |
(三) 法律制度运行机制的因素 | 第35页 |
二、诉权保障的有利因素 | 第35-39页 |
(一) 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增强 | 第35-37页 |
(二)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 第37页 |
(三) 我国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诉权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 | 第39-48页 |
一、诉权的宪法保障 | 第39-41页 |
(一) 宪法对诉权的确认 | 第39-40页 |
(二) 宪法诉讼的建立 | 第40-41页 |
二、诉权的司法保障 | 第41-48页 |
(一) 程序保障的多样化、类型化 | 第41-45页 |
(二) 法律援助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 第45-46页 |
(三) 对滥用诉权的限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