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农民平等权的理论前提 | 第9-20页 |
(一) 平等的宪法原理 | 第9-16页 |
(二) 农民平等权的内涵 | 第16-20页 |
二、农民平等权的现实状态 | 第20-33页 |
(一) 农民的政治平等权——名不副实 | 第20-23页 |
(二) 农民的经济平等权——相去万里 | 第23-27页 |
(三) 农民的教育文化平等权——有类无教 | 第27-29页 |
(四) 农民的社会生活平等权——天壤之别 | 第29-33页 |
三、农民平等权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3-44页 |
(一) 思想观念上的原因——平等理念的淡薄 | 第33-35页 |
(二) 法律传统上的原因——平等精神的匮乏 | 第35-36页 |
(三) 国家政策上的原因——城市优先的取向 | 第36-38页 |
(四) 城乡体制上的原因——城乡分治的二元模式 | 第38-40页 |
(五) 社会组织上的原因——农民组织的缺乏 | 第40-41页 |
(六) 土地制度上的原因——土地财产权的不完全 | 第41-42页 |
(七) 权利保障机制上的原因——有效救济渠道的缺乏 | 第42-44页 |
四、农民平等权的保护 | 第44-66页 |
(一) 农民平等权保护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二) 农民平等权保护中的主体建设与公权力角色 | 第45-48页 |
(三) 农民平等权保护的具体措施 | 第48-59页 |
(四) 对几种常见论调的质疑 | 第59-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详细摘要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