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关于医疗保障的国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关于医疗保障的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2. 医疗保障的相关理论与分析 | 第12-24页 |
·医疗保障的政治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人权理论与医疗保障 | 第12页 |
·政治制度与医疗保障 | 第12-13页 |
·政党、政治家的抉择与医疗保障 | 第13页 |
·医疗保障的经济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福利经济学与医疗保障 | 第13-14页 |
·凯恩斯理论与医疗保障 | 第14-15页 |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与医疗保障 | 第15-16页 |
·公共产品理论与医疗保障 | 第16-17页 |
·医疗保障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及其影响 | 第17页 |
·社会控制与社会发展 | 第17-18页 |
·社会政策模型 | 第18页 |
·社会公正与医疗保障 | 第18-19页 |
·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医疗保障中政府作用机制的界定 | 第19-24页 |
3. 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 第24-35页 |
·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特点 | 第24页 |
·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 第24-25页 |
·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第25页 |
·现阶段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5-35页 |
·现行制度的弊端 | 第25-28页 |
·“看病难,看病贵”透析:市场化主导下,政府投入不足,医药共谋,监管不力 | 第28-30页 |
·江苏宿迁医改启示 | 第30-35页 |
4. 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与启示 | 第35-48页 |
·国外医疗保障的几种代表性模式 | 第36-45页 |
·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36-38页 |
·德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38-40页 |
·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40-43页 |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43-45页 |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8页 |
·疾病治疗与健康保健相结合 | 第45页 |
·要迅速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 第45-46页 |
·重视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 第46页 |
·注重发挥政府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的作用 | 第46页 |
·运用法律手段提高医疗保障制度化与规范化程度 | 第46-47页 |
·医疗保障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 第47-48页 |
5. 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策略 | 第48-61页 |
·政府的作用 | 第48-53页 |
·加快医疗保障立法步伐,健全医疗保障法制 | 第48页 |
·维护制度公平 | 第48-49页 |
·普及全民健康教育 | 第49页 |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 第49-51页 |
·致力于非营利性医疗保健机构的发展与壮大 | 第51-52页 |
·改革现有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 第52-53页 |
·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 第53-58页 |
·继续发展“大病救助基金” | 第53页 |
·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 第53-54页 |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 第54-55页 |
·逐步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 第55-58页 |
·建全现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 | 第58-59页 |
·扩展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 | 第58页 |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 第58-59页 |
·构建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网络 | 第59-61页 |
·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社区 | 第59页 |
·建立医疗服务转诊制度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详细摘要 | 第64-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