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螺旋模式的区域创新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区域创新研究 | 第13-14页 |
·三螺旋研究 | 第14-17页 |
·文献小结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2. 区域创新 | 第20-24页 |
·区域创新的概念 | 第20页 |
·区域创新的特点 | 第20-21页 |
·区域创新的组织模式 | 第21-24页 |
·政府干预模式 | 第21-22页 |
·自由放任模式 | 第22页 |
·三螺旋模式 | 第22-24页 |
3. 三螺旋模式 | 第24-31页 |
·三螺旋模式的概念 | 第24页 |
·三螺旋模式的主体 | 第24-26页 |
·三螺旋模式的类型 | 第26-31页 |
·产学合作 | 第26-27页 |
·官学合作 | 第27-29页 |
·官产合作 | 第29-30页 |
·官产学合作 | 第30-31页 |
4. 基于三螺旋模式的区域创新研究 | 第31-44页 |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 | 第31-33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成 | 第31-32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 第32-33页 |
·基于三螺旋模式的区域创新研究 | 第33-37页 |
·区域创新模型 | 第33-34页 |
·基于三螺旋模式的区域创新模型 | 第34-37页 |
·区域创新模型的测量指标 | 第37-38页 |
·区域创新环境指标 | 第37页 |
·区域创新投入指标 | 第37页 |
·区域创新产出指标 | 第37-38页 |
·区域创新的经济指标 | 第38页 |
·区域创新模型的识别检验 | 第38-44页 |
·三螺旋投入模式的模型识别检验 | 第39-40页 |
·三螺旋产出模式的模型识别检验 | 第40-44页 |
5. 三螺旋模式下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研究 | 第44-58页 |
·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环境 | 第44-45页 |
·西部地区区域创新投入 | 第45-47页 |
·政府科技投入 | 第45页 |
·企业科技投入 | 第45-46页 |
·大学科研投入 | 第46-47页 |
·西部地区区域创新产出 | 第47-49页 |
·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 第47-48页 |
·技术合同成交情况 | 第48页 |
·科技论文发表情况 | 第48-49页 |
·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的经济绩效 | 第49-50页 |
·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的路径影响分析 | 第50-58页 |
·样本及指标选取 | 第50-51页 |
·模型估计及检验 | 第51-54页 |
·模型分析及评价 | 第54-58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8-63页 |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 第58-59页 |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 | 第59-60页 |
·拓展大学对外合作渠道 | 第60页 |
·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 | 第60-61页 |
·加速区域科技成果转化 | 第61-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创新点 | 第64页 |
·不足之处 | 第64-65页 |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7页 |
附录1:修正模型的修正指数 | 第70-72页 |
附录2:西部地区科技数据 | 第72-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