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的法治化探索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第三部门概述 | 第12-16页 |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4页 |
二、第三部门的分类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第三部门产生发展的思想追溯 | 第16-26页 |
一、第三部门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 第16-22页 |
(一) 洛克和黑格尔的公民社会理论 | 第17-19页 |
(二)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 第19-20页 |
(三) 哈贝马斯的公民社会理论 | 第20页 |
(四) 柯亨与阿拉托的公民社会理论 | 第20-22页 |
二、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 | 第22-24页 |
三、第三部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发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第三部门与权力制约模式 | 第26-35页 |
一、第三部门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 第26-33页 |
(一) "权力制衡"模式 | 第27-28页 |
(二) "权力制衡"模式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三) "以社会制约权力"模式 | 第29-33页 |
二、权力制约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探索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第三部门的法治化 | 第35-45页 |
一、第三部门对法治的意义 | 第35-37页 |
(一) 第三部门与政府结构的改善 | 第35-36页 |
(二) 第三部门与社会成员法治能力的提高 | 第36-37页 |
二、第三部门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 第37-40页 |
(一) 我国目前的社会矛盾分析 | 第37-39页 |
(二) 第三部门在解决矛盾方面的优势 | 第39-40页 |
三、第三部门相关法律措施探讨 | 第40-45页 |
(一) 第三部门准入制度的法治化 | 第40-41页 |
(二) 第三部门资金管理的法治化 | 第41-42页 |
(三) 第三部门评估监督的法治化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