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图像的特征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简介 | 第16-24页 |
·人体生物特征及其分类 | 第16-20页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 | 第21-23页 |
·多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融合 | 第23-24页 |
·虹膜识别技术回顾 | 第24-27页 |
·虹膜诊断学 | 第27-30页 |
·虹膜诊断的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2-35页 |
·课题来源 | 第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第2章 虹膜图像的预处理 | 第35-51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虹膜的生理特点 | 第36-37页 |
·虹膜识别系统组成 | 第37-39页 |
·图像预处理模块 | 第37-39页 |
·特征提取模块 | 第39页 |
·分类器 | 第39页 |
·传统的虹膜定位方法 | 第39-41页 |
·虹膜定位算法 | 第41-47页 |
·虹膜粗定位 | 第41-43页 |
·瞳孔的细定位 | 第43-44页 |
·虹膜外边缘的定位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虹膜归一化 | 第47-48页 |
·虹膜图像增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基于分形计盒维数的虹膜粗分类 | 第51-67页 |
·引言 | 第51页 |
·分形介绍 | 第51-55页 |
·分形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52-53页 |
·分形方法用于图像处理 | 第53-54页 |
·计盒维数法 | 第54-55页 |
·虹膜的粗分类算法 | 第55-59页 |
·虹膜的预处理 | 第55-56页 |
·双阈值法用于虹膜分类 | 第56-58页 |
·BP 神经网络用于虹膜分类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66页 |
·虹膜库 | 第59页 |
·双阈值分类结果 | 第59-64页 |
·BP 神经网络分类结果 | 第64页 |
·比较和讨论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基于关键点之间相对距离的虹膜识别 | 第67-85页 |
·引言 | 第67页 |
·基于细节的识别方法 | 第67-69页 |
·向量内积 | 第69-71页 |
·关键点的提取和相对距离的计算 | 第71-77页 |
·多通道Gabor 滤波器 | 第71-72页 |
·提取虹膜图像特征关键点 | 第72-75页 |
·相对距离的计算 | 第75-76页 |
·相似度描述和虹膜的分类 | 第76-77页 |
·实验结果 | 第77-83页 |
·虹膜验证 | 第77-82页 |
·虹膜识别 | 第82-83页 |
·比较和讨论 | 第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基于改进Snake 模型的虹膜卷缩轮提取 | 第85-100页 |
·引言 | 第85页 |
·虹膜诊断中的结构特征 | 第85-88页 |
·虹膜卷缩轮简介 | 第88页 |
·传统Snake 模型 | 第88-89页 |
·基于二阶优化算法的改进Snake 模型 | 第89-94页 |
·第一阶优化算法 | 第89-90页 |
·第二阶优化算法 | 第90-94页 |
·实验结果 | 第94-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114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个人简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