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汽轮机的发展 | 第9-13页 |
·国外汽轮机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我国汽轮机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 第10-13页 |
·地面燃气轮机 | 第13页 |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 | 第13-14页 |
·航空发动机的概况 | 第13-14页 |
·高性能航空涡轮产品和重要技术进展的关系 | 第14页 |
·涡轮气动设计体系的发展 | 第14-18页 |
·一元气动设计 | 第14-15页 |
·准三维设计体系 | 第15-16页 |
·三维设计体系 | 第16-18页 |
·涡轮设计平台的发展及现状 | 第18页 |
·论文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气动设计体系 | 第20-42页 |
·适应弯扭叶片的三维设计体系 | 第20-21页 |
·S2 流面计算程序简介 | 第21-24页 |
·S2 流面基本方程 | 第21-23页 |
·差分格式 | 第23-24页 |
·三维计算程序原理简介 | 第24-41页 |
·控制方程 | 第24页 |
·柱坐标系下的三维粘性流体控制方程 | 第24-27页 |
·任意曲线坐标下的粘性流体控制方程 | 第27-29页 |
·采用“混合平面”法进行叶列间处理 | 第29-31页 |
·变比热在多级叶轮机械计算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采用“质量源”模型考虑冷气掺混对气冷涡轮流场的影响 | 第33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 第33-34页 |
·系数矩阵分裂的对角线形近似因式分解法 | 第34-37页 |
·空间差分的TVD格式 | 第37-38页 |
·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湍流模型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设计平台的建立 | 第42-52页 |
·涡轮气动设计平台的总体设计 | 第42-44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2页 |
·编程语言与工具介绍 | 第42页 |
·模块设计 | 第42-44页 |
·软件平台的建立 | 第44-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三级涡轮准三元设计结果 | 第52-62页 |
·概述 | 第52页 |
·S2 流面计算给定参数与计算网格 | 第52-57页 |
·原型与改型S2 流面总参数计算结果 | 第53-55页 |
·叶片几何参数 | 第55-57页 |
·S1 流面计算结果 | 第57页 |
·S2 流面数据分析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三级涡轮全三元设计结果 | 第62-67页 |
·原型与改型三维粘性流总参数计算结果 | 第62-63页 |
·数据分析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四级涡轮准三元与三元计算结果 | 第67-75页 |
·概述 | 第67页 |
·给定参数 | 第67页 |
·S2 流面、NUMECA与TASCflow总参数计算结果 | 第67-71页 |
·S2 流面计算结果 | 第68页 |
·TASCflow计算结果 | 第68-70页 |
·NUMECA计算结果 | 第70-71页 |
·单列变稠度初步计算结果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