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概论 | 第11-26页 |
·酪氨酸酶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酪氨酸酶的结构 | 第11-12页 |
·酪氨酸酶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酪氨酸酶与黑色素代谢 | 第12-13页 |
·酪氨酸酶与果蔬褐变 | 第13-14页 |
·中药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中药粗提物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中药提取成分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研究现状 | 第15页 |
·酪氨酸酶抑制剂机理及动力学模型 | 第15-18页 |
·酪氨酸酶抑制剂机理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抑制机制的动力学模型 | 第17-18页 |
·中药酪氨酸酶抑制剂应用概况 | 第18-20页 |
·皮肤美白 | 第18-19页 |
·果蔬保鲜 | 第19-20页 |
·常用桑科中药的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桑叶 | 第20-22页 |
·桑白皮 | 第22页 |
·桑葚 | 第22-23页 |
·桑枝 | 第23-24页 |
·课题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课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桑科中药酪氨酸酶抑制剂体外筛选 | 第26-4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桑科中药水提物的制备 | 第26-27页 |
·桑科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评价方法 | 第27页 |
·桑科中药抗氧化作用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酪氨酸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桑科中药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 | 第30-32页 |
·桑科中药抑制酪氨酸酶的量效关系 | 第32-35页 |
·桑科中药清除自由基能力比较 | 第35-37页 |
·桑科中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量效关系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桑科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机制研究 | 第40-48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桑白皮水提物的制备 | 第40页 |
·酪氨酸酶活力测定及相对酶活力的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初速度的计算方法 | 第41页 |
·对酪氨酸酶抑制类型的判定和抑制常数的测定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酪氨酸酶活力测定及相对酶活力的计算结果 | 第41-43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酪氨酸酶初速度的影响 | 第43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抑制类型的判定 | 第43-44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 第44-46页 |
·酪氨酸酶抑制常数的测定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桑科中药对水果保鲜作用研究 | 第48-6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桑白皮水提物的制备 | 第49页 |
·草莓预处理 | 第49页 |
·失重率与烂果率的测定方法 | 第49页 |
·维生素C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 第49-50页 |
·草莓总V_C含量的测定 | 第50页 |
·总糖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 第50-51页 |
·草莓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51页 |
·草莓PPO和POD活性的测定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草莓失重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草莓烂果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草莓总V_C含量的影响 | 第53-55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草莓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草莓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桑白皮水提物对草莓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影响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