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导言 | 第7-8页 |
一、 有关迷信的含义界定 | 第8-11页 |
(一) 迷信的定义 | 第8-10页 |
(二) 迷信的基本特征 | 第10页 |
(三) 迷信与宗教的关系 | 第10-11页 |
二、 广西资源县迷信活动的概况 | 第11-18页 |
(一) 迷信活动的主要形式 | 第12-14页 |
(二) 迷信活动的主要特点 | 第14-15页 |
(三) 相信迷信的人员结构 | 第15-17页 |
(四) 从事迷信诈骗活动的人员结构 | 第17-18页 |
三、 广西资源县迷信活动对当地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18-22页 |
(一) 表面影响 | 第18-19页 |
(二) 实质影响 | 第19-22页 |
四、 广西资源县迷信盛行的主要原因 | 第22-28页 |
(一) 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 | 第22-23页 |
(二) 人口素质方面的原因 | 第23-24页 |
(三) 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 | 第24页 |
(四) 社会转型方面的原因 | 第24-28页 |
五、 对迷信的社会控制措施分析 | 第28-33页 |
(一) 根据现阶段迷信的具体特点和表现采取相应的治标对策 | 第28-31页 |
1、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 第28页 |
2、 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 第28-29页 |
3、 加大破除迷信的宣传力度 | 第29-30页 |
4、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第30-31页 |
5、 建立并完善农民心理调节机制和宣泄机制 | 第31页 |
(二) 从思想意识层面入手,从根本上消除迷信的认识根源 | 第31-33页 |
1、 加强农村的科学普及工作 | 第31-32页 |
2、 加强农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 第32-33页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页 |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 第34-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