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的历史考察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引言 | 第5页 |
| 一、 1954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 第5-10页 |
| (一) 《共同纲领》已不适应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 第6-7页 |
| (二)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需要 | 第7-8页 |
| (三) 斯大林的建议及苏联宪法模式的影响 | 第8-10页 |
| 二、 根本大法出台 | 第10-15页 |
| (一) 宪法起草的准备和草案初稿的起草 | 第10-11页 |
| (二) 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和修改 | 第11-13页 |
| (三) 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 | 第13-14页 |
| (四) 宪法的庄严诞生 | 第14-15页 |
| 三、 立法原则 | 第15-21页 |
| (一) 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 第15-16页 |
| (二)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 第16-17页 |
| (三) 科学性原则 | 第17-19页 |
| (四) 总结与借鉴相结合的原则 | 第19-20页 |
| (五)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0-21页 |
| 四、 1954年宪法的历史特点 | 第21-25页 |
| (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第21-23页 |
| (二) 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 | 第23-25页 |
| (三) 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总设计师 | 第25页 |
| 五、 1954年宪不制定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 第25-30页 |
| 结束语 | 第30-32页 |
| 注释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