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1-12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组成 | 第12-13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 ·碳基负极材料 | 第14-15页 |
| ·锡基负极材料 | 第15页 |
| ·合金材料 | 第15-16页 |
|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16页 |
| ·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 | 第16-22页 |
| ·硅复合材料 | 第17-18页 |
| ·多孔类硅 | 第18-19页 |
| ·硅纳米薄膜及硅纳米线 | 第19-2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 第2章 实验 | 第24-29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4页 |
| ·电极制备与电池组装 | 第24-27页 |
| ·电极制备 | 第24-27页 |
| ·电池组装 | 第27页 |
| ·电极表征方法 | 第27-29页 |
| ·物理性能 | 第27-28页 |
| ·电化学性能 | 第28-29页 |
| 第3章 纳米硅的制备与工艺参数分析 | 第29-48页 |
| ·实验影响因素 | 第29页 |
| ·实验工艺参数设置 | 第29-33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47页 |
| ·温度对沉积的影响 | 第33-35页 |
| ·温度对表面结构的影响 | 第33-35页 |
| ·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35页 |
| ·流速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流速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不同流速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页 |
| ·压力对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 ·保护气氛对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温度为600℃对电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压力对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气氛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 ·热处理对电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反应气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在硅烷/氢气气氛下温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45页 |
| ·硅烷/氢气气氛下流速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硅烷/氢气气氛下压力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工艺参数对纳米硅材料的循环性的影响 | 第48-60页 |
| ·硅烷/氩气作为反应气制备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 第48-53页 |
| ·温度对电极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49页 |
| ·不同流速下制备电极的循环性能 | 第49页 |
| ·压力对电化学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不同保护气氛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热处理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 ·温度为600℃制备电极的循环性能 | 第53-54页 |
| ·硅烷/氢气作为反应气制备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 第54-58页 |
| ·循环性能测试 | 第54-56页 |
| ·不同温度制备条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不同流速对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不同压力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5章 优化后的纳米硅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0-69页 |
| ·纳米硅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和分析 | 第60-63页 |
| ·循环性能测试 | 第60-62页 |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62-63页 |
| ·纳米硅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 第63-66页 |
| ·XRD测试 | 第63-64页 |
| ·拉曼测试 | 第64-66页 |
| ·纳米硅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表面变化 | 第66-68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66-67页 |
| ·阻抗分析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