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一、引言 | 第8-16页 |
| ·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风险的概念 | 第9页 |
| ·风险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9页 |
| ·风险分析的方法 | 第9-10页 |
| ·松材线虫病的风险性评估 | 第10-11页 |
| ·@risk 软件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1页 |
| ·松材线虫病在安徽省发生规律的研究 | 第11-13页 |
| ·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病自然扩散规律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松褐天牛在林间罹病株上季节性分布规律研究 | 第12页 |
| ·松材线虫罹病木伐桩中松材线虫及松褐天牛分布与生存期的调查 | 第12页 |
| ·松材线虫病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第12-13页 |
| ·重点预防区松材线虫病发生的风险性评估 | 第13页 |
| ·风险管理措施 | 第13-16页 |
| ·虫生真菌在防治中的应用 | 第14页 |
| ·综合治理的方针 | 第14页 |
| ·释放天敌 | 第14-16页 |
| 二、松材线虫病入侵黄山风景区的风险评估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 ·确立松材线虫病入侵黄山风景区的风险性评估体系的路线 | 第16页 |
| ·风险评估体系的确立及指标的说明 | 第16-19页 |
| ·危害度 | 第17页 |
| ·传入可能性 | 第17页 |
| ·风险管理 | 第17页 |
| ·风险性评估体系的建立 | 第17-19页 |
| 三、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入侵的危害度评估 | 第19-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risk 软件简介 | 第19页 |
| ·@risk 软件使用步骤 | 第19页 |
| ·黄山风景区的自然概况 | 第19-20页 |
| ·安庆市大龙山林场的自然概况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危害度研究 | 第21-40页 |
| ·危害度定性分析 | 第21-35页 |
| ·媒介昆虫 | 第21-26页 |
| ·寄主 | 第26-32页 |
| ·气候条件 | 第32-35页 |
| ·危害度定量分析 | 第35-39页 |
| ·危害度分析标准 | 第35-36页 |
| ·各因子赋分情况 | 第36-37页 |
| ·危害度定量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四、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入侵的可能性评估 | 第40-47页 |
| ·研究思路 | 第40页 |
| ·自然传播研究 | 第40-42页 |
| ·自然传播研究路线分析 | 第40-41页 |
| ·自然传播各条件分析 | 第41-42页 |
| ·人为传播可能性研究 | 第42-46页 |
| ·人为入侵研究路线分析 | 第42页 |
| ·人为传播各条件分析 | 第42-44页 |
| ·人为传播可能性分析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五、松材线虫病入侵黄山风景区风险性评估 | 第47-50页 |
| ·风险性评估方法 | 第47页 |
| ·风险性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页 |
| ·风险性评估讨论 | 第48-50页 |
| 六、松材线虫病入侵黄山风景区的风险管理措施 | 第50-54页 |
| ·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思路 | 第50页 |
| ·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50-51页 |
| ·风险管理的措施 | 第51-54页 |
| ·预防措施 | 第51-53页 |
| ·控制病原传入 | 第51页 |
| ·降低媒介昆虫种群密度 | 第51-52页 |
| ·加强预警、预报 | 第52-53页 |
| ·应急预案 | 第53页 |
| ·灾后重建 | 第53-54页 |
| 七、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 ·主要结论 | 第54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 第二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发表的论文、著作及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