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对本文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0-18页 |
第一节 法概念的初步厘定 | 第10-12页 |
一、我国传统法学中法概念的局限性 | 第10-12页 |
二、现代法理学中的“一般法” | 第12页 |
三、对本文“法”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第二节 法的社会性的理论渊源及含义 | 第12-14页 |
一、法的社会性的理论渊源 | 第12-13页 |
二、法的社会性的含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法的社会性的价值之维 | 第14-18页 |
一、法的社会性是法价值的生命之基 | 第15-16页 |
二、法的社会性价值诉求的核心是实现法的公平、正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阶级意志”论的理论背景及其哲学基础 | 第18-25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意志”论的理论背景 | 第18-20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意志”论的哲学基础: 兼及社会性与阶级性的辩证关系 | 第20-25页 |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 | 第20-22页 |
二、应然与实然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法起源的社会性基础及其阶级化根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法起源的社会性基础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法的阶级化根源 | 第27-33页 |
一、权威与权力 | 第27-29页 |
二、国家的产生及权威与权力的分化 | 第29-30页 |
三、法的阶级化根源——政治中的人性弱点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法的发展和部门法成长中的社会性价值诉求 | 第33-39页 |
第一节 法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33-35页 |
第二节 部门法成长中的社会性价值诉求 | 第35-39页 |
第五章 法的价值理念的转换与法的社会性的现实趋向 | 第39-45页 |
第一节 近代以来法的价值理念的转换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法现象及其对阶级性的挑战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法的社会性的现实趋向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