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正常使用阶段变形计算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概述 | 第9-11页 |
·楼盖形式的变革综述 | 第9-10页 |
·普通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楼盖形式的特点 | 第1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5页 |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目前研究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文要开展的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双向板带叠加法计算原理 | 第16-36页 |
·引言 | 第16页 |
·双向板带叠加法计算板格中心变形的中心思想 | 第16-20页 |
·双向板带叠加法的提出 | 第16-18页 |
·应用变形体虚功原理计算板格中心位移 | 第18-20页 |
·双向板正常使用阶段短期刚度计算 | 第20-25页 |
·抗裂度的计算 | 第21-22页 |
·短期刚度及挠度计算 | 第22-25页 |
·双向板板格中心变形计算 | 第25-32页 |
·板带划分 | 第25页 |
·有限元程序计算板带内力 | 第25-27页 |
·各板带弯矩拟合 | 第27-30页 |
·双向板板格中心变形计算程序设计 | 第30-32页 |
·现有试验变形值与本文计算值对比分析 | 第32-35页 |
·湖南大学四边简支方板 | 第32-33页 |
·Taylor四边简支方板 | 第33-35页 |
·对比分析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双向板模型设计与挠度计算 | 第36-67页 |
·引言 | 第36页 |
·双向板内力分析方法 | 第36-40页 |
·弹塑性设计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弹性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双向板内力 | 第38-40页 |
·双向板模型设计 | 第40-45页 |
·双向板模型参数设计 | 第40-41页 |
·工程中常见双向板设计 | 第41-45页 |
·四边支承双向板极限荷载计算 | 第45-51页 |
·极限平衡法 | 第45-49页 |
·各模型极限荷载计算 | 第49-51页 |
·双向板板格中心变形计算与分析 | 第51-66页 |
·四边简支双向板模型 | 第52-55页 |
·中区格双向板模型 | 第55-59页 |
·边区格双向板模型 | 第59-63页 |
·角区格双向板模型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双向板板格中心变形计算方法 | 第67-79页 |
·引言 | 第67页 |
·影响板挠度因素分析 | 第67-71页 |
·板面荷载 | 第67页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第67-68页 |
·钢筋级别 | 第68-69页 |
·板厚 | 第69页 |
·保护层厚度 | 第69-70页 |
·板配筋率 | 第70-71页 |
·双向板挠度计算方法 | 第71-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