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炭分子筛的制备 | 第11-18页 |
·炭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 第11-14页 |
·炭分子筛的制备原料 | 第14-15页 |
·炭分子筛的评价与表征 | 第15-18页 |
·炭分子筛变压吸附分离空气制氮 | 第18-20页 |
·炭分子筛的传统应用 | 第18页 |
·炭分子筛的空分机理 | 第18-20页 |
·炭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低浓度煤层气 | 第20-27页 |
·低浓度煤层气提纯的意义 | 第20页 |
·氮气和甲烷分离技术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氮气和甲烷分离吸附剂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CMS提纯低浓度煤层气 | 第27页 |
·本文工作与创新 | 第27-29页 |
·CMS的孔径调节 | 第27-28页 |
·CMS分离氮气和甲烷 | 第28页 |
·本文创新 | 第28-29页 |
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粉碎 | 第29页 |
·混捏成型 | 第29页 |
·炭化 | 第29-31页 |
·一次炭化 | 第29-30页 |
·二次炭化 | 第30-31页 |
·活化 | 第31-32页 |
·气相炭沉积 | 第32-33页 |
·CMS评价 | 第33-36页 |
·双柱变压吸附 | 第33-35页 |
·电子天平 | 第35页 |
·其它常用评价手段 | 第35-36页 |
3 丙烯酰胺粘结剂制备CMS | 第36-44页 |
·实验路线及目的 | 第36页 |
·实验准备 | 第36-38页 |
·一次炭化 | 第36-37页 |
·球磨 | 第37-38页 |
·CMS粘结剂及其成型强度 | 第38-41页 |
·粘结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粘结剂配比对CMS强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丙烯酰胺的粘结机理 | 第40-41页 |
·丙烯酰胺为粘结剂制备CMS | 第41-43页 |
·二次炭化 | 第41页 |
·孔径调节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4 气相炭沉积调节空分制氮炭分子筛孔径 | 第44-56页 |
·一步炭沉积制备CMS | 第44-46页 |
·沉积时间对制备CMS的影响 | 第44-45页 |
·沉积助剂浓度对CMS制备的影响 | 第45页 |
·变压吸附空分制氮过程的氮气回收率 | 第45-46页 |
·二步炭沉积调节孔径 | 第46-48页 |
·再沉积浓度考察 | 第47页 |
·再沉积时间考察 | 第47-48页 |
·改变温度进行再沉积 | 第48页 |
·沉积-活化再开孔工艺制备CMS | 第48-50页 |
·沉积 | 第49页 |
·活化再开孔 | 第49-50页 |
·CMS表征 | 第50-55页 |
·炭沉积对CMS孔径分布的影响 | 第50-52页 |
·氧、氮扩散系数的测定 | 第52-53页 |
·CMS电镜表征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N_2和CH_4在CMS上的吸附分离 | 第56-65页 |
·穿透曲线装置 | 第56-57页 |
·单柱穿透曲线实验装置 | 第56-57页 |
·单柱穿透曲线实验操作 | 第57页 |
·N_2和CH_4的单组分穿透曲线 | 第57-60页 |
·操作压力对N_2和CH_4的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57-58页 |
·吸附柱出口气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58-59页 |
·操作温度对N_2和CH_4的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59-60页 |
·N_2和CH_4在CMS上共吸附穿透曲线 | 第60-64页 |
·N_2和CH_4在CMS上的共吸附穿透曲线 | 第60-61页 |
·空气在CMS上的共穿透曲线 | 第61-63页 |
·利用CMS动力学效应提纯低浓度煤层气的展望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