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概述 | 第11-12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的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3-16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隧道进出洞口段边仰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第2章 隧道进洞方式及洞门边仰坡类型 | 第21-32页 |
·隧道进洞方式 | 第21-24页 |
·传统进洞施工方法简介 | 第21-23页 |
·前置式洞口工法简介 | 第23-24页 |
·洞门结构形式及边仰坡类型 | 第24-31页 |
·一般隧道门 | 第24-28页 |
·明洞门 | 第28-29页 |
·削竹式洞门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隧道洞口边仰坡破坏模式 | 第32-45页 |
·岩质边坡的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 | 第32-35页 |
·岩质边坡的破坏机理 | 第32-33页 |
·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 | 第33-35页 |
·土质边坡的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 | 第35-40页 |
·土的分类 | 第35-37页 |
·土质边坡的破坏模式 | 第37-40页 |
·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 | 第40-44页 |
·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隧道边仰坡破坏模式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隧道边仰坡破坏模式的有限元模拟 | 第45-80页 |
·概述 | 第45页 |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简介 | 第45-50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45-47页 |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第47-50页 |
·明洞段岩质边坡稳定性模拟分析 | 第50-66页 |
·一组平行结构面岩质边坡的模拟 | 第50-54页 |
·两组交叉结构面岩质边坡的模拟 | 第54-55页 |
·一条关键结构面岩质边坡的模拟 | 第55-63页 |
·几条关键结构面岩质边坡的模拟 | 第63-66页 |
·明洞段土质边坡稳定性模拟分析 | 第66-72页 |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 第67-68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8-72页 |
·隧道洞口段仰坡稳定性模拟分析 | 第72-79页 |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 第73-75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80-96页 |
·工程概况 | 第80-83页 |
·地形地貌 | 第80页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80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80-81页 |
·地质岩性及围岩划分 | 第81-82页 |
·隧道进洞方式及洞门结构 | 第82-83页 |
·罗村口洞口段仰坡的稳定性分析 | 第83-94页 |
·自然状态下仰坡的稳定性分析 | 第83-86页 |
·开挖后仰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最佳坡率选取 | 第86-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本文结论 | 第96-97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