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电解质和阳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概述第16-19页
     ·燃料电池第16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16-18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中低温化趋势第18-19页
   ·二氧化锆(ZrO_2)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第19-25页
     ·ZrO_2的结构和性能第19-20页
     ·掺杂ZrO_2固体电解质第20-24页
       ·掺杂ZrO_2固体电解质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掺杂ZrO_2固体电解质的导电机理第21-22页
       ·多元复合掺杂ZrO_2第22-24页
     ·掺杂ZrO_2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4-25页
   ·SOFC中的阳极材料第25-28页
     ·SOFC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5-27页
     ·阳极的导电机理第27页
     ·阳极的组成和微结构第27-28页
     ·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8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第30-38页
   ·SOFC关键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0-31页
     ·固相反应法第30页
     ·凝胶浇注法第30-31页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31-32页
     ·实验主要原料第31-32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2页
   ·材料的性能表征第32-38页
     ·粉体的性能表征第32-34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32-33页
       ·透射电镜分析第33页
       ·粉体粒度分析第33-34页
       ·压坯的密度和弹性后效第34页
     ·烧结体的性能表征第34-38页
       ·烧结体密度的测试第34-35页
       ·压坯烧结收缩率的测试第35页
       ·烧结体硬度测试第35页
       ·烧结体抗弯强度测试第35-36页
       ·烧结体显微结构分析第36页
       ·烧结体电导率测试第36-38页
第三章 多元稀土氧化物复合掺杂ZrO_2材料第38-45页
   ·引言第38页
   ·实验过程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Y_2O_3-ZrO_2粉体的粒度第39页
     ·生坯尺寸及其烧结收缩率第39-40页
     ·不同稀土氧化物复合掺杂ZrO_2的密度第40-41页
     ·不同稀土氧化物复合掺杂ZrO_2烧结体的显微结构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掺杂Sm_2O_3对Y-TZP陶瓷烧结行为和性能的影响第45-51页
   ·引言第45页
   ·实验过程第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烧结体的相组成第45-46页
     ·烧结体的显微结构第46-47页
     ·烧结体的力学性能第47-48页
     ·烧结体的电导率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凝胶浇注法制备Ce_(0.8-x)Sm_(0.2)Ti_xO_(2-y)(x=0-0.15)材料及电性能表征第51-60页
   ·引言第51页
   ·实验过程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Ce_(0.8-x)Sm_(0.2)Ti_xO_(2-y)(x=0-0.15)粉体的XRD图谱和微观形貌第52-53页
     ·Ce_(0.8-x)Sm_(0.2)Ti_xO_(2-y)(x=0-0.15)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和显微结构第53-55页
     ·Ce_(0.8-x)Sm_(0.2)Ti_xO_(2-y)(x=0-0.15)烧结体的电性能分析第55-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Ni/Ce_(0.7)Sm_(0.2)Ti_(0.1)O_(1.9)多孔阳极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第60-68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过程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6页
     ·粉体和烧结体的相结构分析第61-62页
     ·Ce_(0.7)Sm_(0.2)Ti_(0.1)O_(1.9)粉体的TEM分析第62页
     ·NiO(Ni)/Ce_(0.7)Sm_(0.2)Ti_(0.1)O_(1.9)材料的孔隙率和显微结构第62-64页
     ·Ni/Ce_(0.7)Sm_(0.2)Ti_(0.1)O_(1.9)阳极电导率的测试第64-65页
     ·单电池开路电压的分析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形态分析
下一篇:早期基督教堂空间形制的起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