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表图序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 | 第18-27页 |
·预警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石油安全及预警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6-27页 |
·研究框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7-30页 |
·研究框架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石油安全预警的相关理论 | 第30-50页 |
·石油安全理论 | 第30-36页 |
·石油安全的涵义 | 第30-34页 |
·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 | 第34-35页 |
·界定石油安全的标准 | 第35-36页 |
·预警的相关理论 | 第36-47页 |
·预警的基本原理 | 第36页 |
·预警的基本步骤 | 第36-38页 |
·预警的主要方法 | 第38-47页 |
·石油安全预警 | 第47-50页 |
·石油安全预警的界定 | 第47页 |
·石油安全预警的步骤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国际因素 | 第50-91页 |
·世界油气资源因素 | 第50-59页 |
·世界油气资源现状 | 第50-53页 |
·世界油气资源呈现的特征 | 第53-57页 |
·世界油气资源未来发展趋势 | 第57-59页 |
·国际油气供需因素 | 第59-79页 |
·国际油气生产状况 | 第59-65页 |
·国际油气消费格局 | 第65-70页 |
·国际油气供需未来发展趋势 | 第70-72页 |
·国际油气贸易态势 | 第72-79页 |
·国际市场油价因素 | 第79-87页 |
·国际油价变动轨迹及走势 | 第79-82页 |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 | 第82-85页 |
·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 第85-87页 |
·国际石油政治因素 | 第87-91页 |
·石油问题政治化 | 第87-88页 |
·石油政治的影响 | 第88-89页 |
·石油政治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89-91页 |
第四章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国内因素 | 第91-121页 |
·中国油气资源态势 | 第91-100页 |
·中国油气资源现状 | 第91-95页 |
·中国油气资源预测 | 第95-97页 |
·中国油气资源面临的问题 | 第97-100页 |
·中国油气供需态势 | 第100-110页 |
·中国油气供需现状 | 第100-104页 |
·中国油气供需预测 | 第104-108页 |
·中国油气供需面临的问题 | 第108-110页 |
·中国油气进口状况 | 第110-113页 |
·中国油气进口现状 | 第110-112页 |
·中国油气进口存在的问题 | 第112-113页 |
·中国油气运营环境 | 第113-121页 |
·国内运营环境 | 第113-117页 |
·国际运营环境 | 第117-121页 |
第五章 中国石油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21-139页 |
·石油安全预警的研究思路 | 第121页 |
·石油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21-123页 |
·中国石油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23-129页 |
·石油资源安全预警指标 | 第124-126页 |
·石油供需安全预警指标 | 第126-127页 |
·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指标 | 第127-128页 |
·石油市场安全预警指标 | 第128-129页 |
·中国石油安全预警指标的评价标准 | 第129-139页 |
·石油安全等级的确定 | 第129页 |
·石油安全预警指标评价等级的确立 | 第129-139页 |
第六章 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应用研究 | 第139-165页 |
·中国石油安全综合评价预警 | 第139-151页 |
·中国石油安全综合评价预警方法的选取 | 第139-145页 |
·中国石油安全综合评价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45-149页 |
·中国石油安全综合评价预警模型的应用 | 第149-151页 |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中国石油安全预警 | 第151-165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151-156页 |
·基于 BP 神经网络石油安全预警的基本步骤 | 第156-157页 |
·BP 神经网络在中国石油安全预警中的应用 | 第157-163页 |
·BP 神经网络在石油安全预警中的应用评价 | 第163-165页 |
第七章 中国石油安全对策及建议 | 第165-190页 |
·建立和健全石油安全预警体系,强化石油安全预警管理 | 第165-167页 |
·建立石油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 第165-166页 |
·建立石油安全预警和应急系统 | 第166页 |
·建立石油安全预警管理的专门机构 | 第166-167页 |
·实施油气资源全球化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外油气市场 | 第167-173页 |
·经济开采国内油气资源 | 第167-169页 |
·积极利用国际油气资源 | 第169-173页 |
·建立和完善石油安全战略储备,保证我国石油安全 | 第173-177页 |
·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储备模式 | 第173-174页 |
·合理确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水平 | 第174-175页 |
·多种渠道筹集石油储备资金 | 第175-176页 |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 第176-177页 |
·采取多元化的油气贸易方式,分散石油进口风险 | 第177-181页 |
·进口来源多元化 | 第177-178页 |
·运输通道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 | 第178-180页 |
·进口方式的多元化 | 第180-181页 |
·进口品种的多样化 | 第181页 |
·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规避油价波动风险 | 第181-184页 |
·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 | 第181-182页 |
·构建石油金融体系 | 第182-183页 |
·建立“石油基金” | 第183-184页 |
·兴建“石油银行” | 第184页 |
·大力推进节油降耗,加快石油替代能源的开发 | 第184-187页 |
·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 第184-185页 |
·加强石油替代能源的有效开发 | 第185-187页 |
·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 | 第187-190页 |
·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 | 第187-188页 |
·积极开展石油外交 | 第188-189页 |
·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 | 第189-190页 |
结论 | 第190-192页 |
附录 | 第192-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20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00-201页 |
致谢 | 第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