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全补偿消弧控制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基于有源全补偿理论的控制技术 | 第9页 |
|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 | 第11-24页 |
| ·全补偿的概念 | 第11-14页 |
| ·传统意义上的全补偿和几个重要概念 | 第11-12页 |
| ·残流成分分析 | 第12-13页 |
| ·全补偿新技术 | 第13-14页 |
| ·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及其控制方案 | 第14-16页 |
| ·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有源全补偿消弧控制方案 | 第15-16页 |
| ·全补偿方案的关键技术 | 第16-21页 |
| ·接地电流精确估计 | 第16-19页 |
| ·有源逆变控制 | 第19-21页 |
| ·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可行性的仿真验证 | 第21-23页 |
| ·仿真系统介绍 | 第21-22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电流成分检测算法 | 第24-39页 |
| ·电流成分检测的必要性 | 第24页 |
| ·现有谐波检测算法比较 | 第24-28页 |
| ·直接法 | 第25-26页 |
| ·间接法 | 第26-28页 |
| ·基于自适应原理的单相谐波检测电流算法 | 第28-33页 |
| ·自适应算法的特点和陷波器模型 | 第28-29页 |
| ·常用自适应算法比较 | 第29-33页 |
| ·基于模糊算法的变步长单相谐波检测算法 | 第33-37页 |
| ·模糊变步长自适应算法 | 第34-36页 |
| ·仿真波形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基于DSP的从线圈控制软件开发 | 第39-47页 |
| ·算法的主要任务 | 第39-42页 |
| ·补偿电流生成 | 第39-40页 |
| ·控制信号生成 | 第40-42页 |
| ·功率器件保护 | 第42页 |
| ·控制芯片 | 第42-43页 |
| ·基于DSP的软件设计 | 第43-46页 |
| ·信号采集 | 第43-44页 |
| ·PWM控制 | 第44页 |
| ·功率器件保护控制 | 第44-45页 |
| ·中断设置 | 第45-46页 |
| ·从线圈PWM控制程序流程图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开发 | 第47-56页 |
| ·控制器 | 第47-49页 |
| ·DSP开发板 | 第47页 |
| ·DSP外围电路 | 第47-49页 |
| ·量测单元 | 第49-50页 |
| ·有源逆变器的主电路设计 | 第50-52页 |
| ·逆变器工作电路 | 第50-52页 |
| ·谐波电流发生电路设计 | 第52-53页 |
| ·逆变器工作系统 | 第53页 |
| ·物理实验波形及分析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页 |